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美颜”有了,谁来打情感“补丁”
2016-02-05 07:37:15
 

《星球大战7》剧照。 (片方供图)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尽管档期要持续到除夕夜,但3D电影《星球大战7》的“存在感”几乎已经可以忽略,不仅排片率跌至1%,而且日均200万元的票房,也早没了单日票房破2亿元的气势。如果论人气,甚至在近两周里有半数时间输给 《熊出没》《唐人街探案》 等档期接近的2D影片。26天8.1亿元的票房走势图上,《星球大战7》画出的是一条急转直下的曲线———上映前4天将忠实粉丝一股脑儿地消费殆尽之后,这部创北美影史纪录的电影在中国市场陷入显而易见的后继乏力,不复往昔进口视效大片从上映一路轰轰烈烈到下线的强势惯性。

  “星战”票房何以被“熊出没”阻截? 有评论说是美国文化在中国的小众化使然,也有人认为是动画片的合家欢属性占了优势。但纵观近一年中外视效大片的表现便不难发觉,《星球大战7》 票房急跌的背后其实是视效大片的集体隐忧。无论是 《星球大战7》 《碟中谍5》 《终结者5》 《007幽灵党》 等大片续集票房未及预期,还是 《捉妖记》 《九层妖塔》《寻龙诀》 等中国式大片的影评只能停留在技术层面,殊途同归的终极问题是———如果电影随波逐流地向着纯视觉方向发足狂奔,明天未必会更好。

  正如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一川诘问:“替大片做技术‘美颜,的软件已经日新月异了,谁还甘心做情节的‘插件,、情感的‘补丁,呢?”

  观众们其实是想看一个故事

  对于电影工业才发蒙的中国市场来说,好莱坞路线有些是捷径。所以,既有西方的续集大片、超级英雄前赴后继,又有中国的魔幻题材片不甘人后,纷纷试水这片“红海”。从若干年前的《画皮》,到2015年的 《捉妖记》《九层妖塔》《寻龙诀》,部分产业界人士欢呼“中国式大片开启了特效2.0时代”。

  但冷眼旁观的人只消看看这三部影片中美誉度最高的《寻龙诀》即会了然,所有对影片的褒奖,都缘于对其优秀的工业化制作水准的肯定;而对其故事的评价,仅仅倚靠它对原著作品的忠实表现和对同题“作文”《九层妖塔》的强势碾压。即便那些好莱坞曾引以为豪的工业化标杆电影,《星球大战7》 被指情节简单幼稚,《007幽灵党》被嫌弃新意不再,《终结者5》干脆连影评人都只有众口一词“施瓦辛格归来”———看起来,这些经典不约而同走到了时髦炫技的死胡同。

  越来越多大片导演们又想起了剧本、情节、靠镜头精雕细琢的画面,这些一度被说成是老派电影的质感。美国电影学者詹妮·贝辛格说:“经过多年对视觉效果的过分依赖,电影公司终于想起,观众们其实是想看一个故事。讲故事,才是阅读与观看永恒的落脚点。”

  人心,永远是技术与特效微妙的永动力

  怎样评价如今的中国式大片? 王一川打了个比方,技术与特效就像理科方程式中规中矩,特效分可说是一部大片恒定的基数,“但最终是加分还是减分,情节是否流畅,情感是否动人,艺术能否成为技术与特效微妙的永动力,才是关键。”王一川提醒人们,应将艺术与技术相提并论。由此,一个外界长期的认知纠葛值得重新审视———商业片看特效,艺术片见人心,为什么不能合二为一?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宁宇也认为:“很长一段时间,电影业进入一味追求‘大场面,‘大投资,‘大明星,的歧途,但其实,真正能够打动人的不应该是这些,而是电影传递出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比如对日常生活的描摹、对人情冷暖的勾勒。”

  赵宁宇拿《指环王》与《霍比特人》做对比,《指环王》 三部曲不仅有中土史诗背景,有执念和骄傲里孳生的邪恶,但同时也体现了托尔金一生的价值观。但到了续篇《霍比特人》,却成为仅存场面与特效的“五军之战”。“可见,一脉相承的原著,因为情感‘补丁,的有无,而生出云泥之别。”

  对中国式大片而言,“美颜”固然好,可滋养人心的情感“补丁”、情节“插件”一样也不可少。否则,一副好皮囊,白白没了精气神。

原标题:“美颜”有了,谁来打情感“补丁”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