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最核心的两大业务就是视频和游戏,不过与视频的如火如荼相比,游戏却始终不温不火。
记者近来在北京大中电器中塔店和苏宁北京刘家窑旗舰店发现,因临近春节,前来购买智能电视的顾客不少,至于购买的原因,大部分人表示是为了更好地观看春节晚会、电影大片或者体育节目,但没有一人说要用智能电视来玩游戏。
这样的结果并没有出乎记者的意料。早在2015年,就曾有媒体进行过类似的调查,结果显示,在215个投票中,仅1成网友表示偶尔会通过电视来玩游戏。
在这份《电视游戏,你玩过吗?》的网络调查中,对“游戏会成为你购买电视的决定性因素吗?”一题,9成网友选择了“不会”。
这显然不是个好兆头。对智能电视来说,视频内容自然是核心诉求,而在视频之外,能够吸引用户眼球的便是游戏。
游戏是PC和移动端最吸金的产业,但在智能电视领域,这个市场有多大?据市场研究公司Newzoo的预测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电视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279亿美元,并呈现逐年稳定增长的态势。
随着智能电视的快速发展,电视游戏在中国的市场的前景也逐渐明朗。曾任咪咕游戏TV游戏业务负责人如今已加盟乐视电视游戏部门的熊轶表示,未来家庭电视游戏市场或可达390亿元的产值,而这只是硬件的产值,只占整个产业的14%,加上游戏内容,可形成一个千亿元的市场。
尽管前景看好,但不少业界人士认为,由于受多重因素影响,游戏尚难撑起智能电视“半边天”。
首先,软硬件方面的不足成为制约电视游戏发展的一大因素。
硬件方面,相比智能手机来说,智能电视芯片的发展往往慢半拍。当手机中已经开始用A9处理器时,A7刚刚在电视中普及。当A57芯片盛行于手机中时,电视刚刚用上基本款的A53。这样的节奏造成了一个独特的现象:同时代手机上运行流畅的游戏在电视上运行时,几乎都会产生严重的卡顿。
软件方面,现阶段电视游戏多为手机游戏上移植而来,用户根本没有太多的选择,玩来玩去就那么几款游戏。游戏应用的缺乏,已成为电视游戏普及的一大“拦路虎”。
电视游戏平台快游戏的CEO张健表示,电视游戏目前游戏内容过少,基本上80%到90%都来自手游产品,且很多游戏是强制修改的,体验不佳。而资深产业分析师梁振鹏也认为,完全针对电视开发设计的游戏并不多。可以说,目前智能电视的游戏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为了丰富应用,尚未形成“卖点”。
其次,操控和支付是电视游戏面临的两座大山。
PC时代,玩家只需鼠标和键盘的配合即可随意把玩游戏;手游时代,用户也只需使用触屏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游戏操作。而在智能电视面前,普通遥控器、游戏手柄等传统交互设备和新型的空鼠、声控、手势、体感、手机操控等共存,这些交互方式各有利弊,但又无法同时使用。不同的游戏厂商在开发游戏时,会采用不同的交互方式;不同的用户在玩游戏时,习惯使用的交互方式也不一样。这一矛盾是否能够很好地解决,将影响未来智能电视游戏的发展。
至于支付问题,由于受安卓系统制约,电视支付还仅局限于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这些本地操作,对于第三方在线支付,还不能进行支持。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方式要么不方便,要么涉及到铺设终端的成本,加上安全问题没有解决,暂时还难以普及到大众市场。
更重要的是,“盈利难”让电视游戏曲高和寡。
实际上,电视游戏产业一直被“如何盈利”这个难题所困扰。目前电视游戏盈利方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方向:一方面是电视游戏直面消费者,下载付费或内购的形式直接获得利润分成;另一方面是通过电视APP渠道商推广,再依靠设置广告赚取盈利。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普遍状况是,CP(内容提供商)的收入和渠道的覆盖都不尽人意,双方尚在抱团取暖,谈不上坐地分钱。
芒果玩加创始人骆凌分析说:“第一个盈利模式要求电视游戏品质要好,开发成本就比较高。第二个盈利模式靠卖游戏来盈利,但投资高和回报率不稳定,不管是投资公司还是创业者风险都很大。”
也正因为如此,被寄予厚望的电视游戏产业,并没有达到业界的预期,在接下来的时间中,电视游戏仍需摸着石头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