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过去一个多星期,孩子们玩得挺欢畅,而不少家长却开始觉得有些闹心,纷纷将电话打进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寻求专业帮助。据咨询中心主任温方介绍,从咨询情况来看,让家长们闹心的话题大多集中在孩子的作业、情感以及生活习惯等几个方面。在他看来,家长应该把握时机,利用假期时间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
4天完成所有假期作业
首先,让不少家长忧心忡忡的是孩子们对待假期作业的态度:有的孩子采取“前松后紧”的战略,一放假就开始拼命地撒欢儿,对于假期作业完全置之不理;也有“前紧后松”的,刚放假就没日没夜地赶作业,甚至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4天的时间里就完成了所有的作业;还有“随心所欲”的,对于假期作业完全没有计划,一切看自己的心情。
对此,温方提醒,上述三种作业完成方式都容易造成孩子们的“假期综合症”。这是因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非正常规律生活之后,孩子们在开学后重新回归规律,就会产生不适应;当自己的安排与学校的安排发生冲突的时候,就是“综合症”最容易出现的时候。为了避免孩子们的“假期综合症”,作业还是要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完成。
半夜抱着手机不睡觉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放假之后,便患上了“交往障碍症”,一天到晚闷在家里,拒绝外出,“外面社会没有什么值得我关注”,只与电视、电脑、手机为伴,常常半夜抱着手机还不舍得入睡。
温方表示,家长要分辨出孩子是“真宅”还是“假宅”:“假宅”的孩子,虽然人宅在家里,但是短信、微信等早已经把他的心放飞到了外面。这是因为孩子在放假后从忙碌的父母身上感受不到关怀,便从此前亲密的同学,尤其是异性朋友身上寻求“情感依赖”。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到孩子的情感需求,学会利用假期的时间弥补亲子关系。而对于“真宅”的孩子,家长也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方式来加以引导,如可以以给孩子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导孩子走出家庭,进入社区、街道等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家人一起吃顿饭都难
脱离了需要早起上课的日子,不少孩子开始对假期时间“挥霍无度”,规律的生活习惯完全抛到脑后。温方将孩子们假期的“挥霍”归纳为几大特点:“起居无律”,早上不起,晚上不睡;“玩乐无度”,想玩就玩,想吃就吃,饿了翻冰箱,甚至有家长反映,“假期里一家人一块儿吃顿饭都变成了件难事儿”;“行事无责”,做任何事情仅凭自己冲动,对家长的教导不回应、不改正,“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
温方表示,最后一种孩子的心理状态最为危险,没有了起码的“亲情感”,“心已经离开了家”。作为家长,应该努力融合亲情关系,改变家庭气氛,“把孩子的心拉回家里”。专家建议,遇到这种问题的家长,也可以通过给孩子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孩子承担起作为家庭一分子的责任感,“比如可以让孩子做顿晚饭,体验为家长分忧解难的成就感”。牛伟坤J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