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河北“王玉雷案”险成“呼格案” 真实故事将现荧幕
2016-01-29 19:47:00
 

  作为一起极具典型性的案件,王玉雷案曾被媒体誉为“河北呼格案”。王玉雷和呼格吉勒图都是命案的报案人,都被列为犯罪嫌疑人,而王玉雷案最终有了截然不同的结局:保定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彭少勇和团队经过深思熟虑,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坚决排除非法证据,由于案件达不到逮捕条件,经过多方论证,对王玉雷不批准逮捕。

  2014年7月1日,王玉雷被无罪释放。在时隔一年半之后,央视网出品的微电影《即将批捕》将这个真实的故事再现于荧幕。作为一个严谨的司法案例,如何将这个故事呈现出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的高度统一,一度成为了摆在央视网剧组面前的难题。

  主人公太忙,贴身观察主人公 获取一手材料

  对彭少勇检察官的了解,最初的来源仅仅是一份千字左右的人物事迹介绍。而由于彭检工作的特殊性,每天进行大量的会议与案情侦办情况并不能对外公开。为深入了解彭检的工作和生活,剧组开始了化身“空气”的追访之行,在条件允许的时候,时刻出现在彭检的周围,像空气一样让彭检忘记他们的存在,但却保持着敏锐的记录和观察。得知彭检要到秦皇岛开会,团队也立刻奔赴秦皇岛。在河北保定,彭检日日工作到深夜,而在彭检每每送走了最后一位同事之后,定会留一点时间和摄制组聊聊天。在一个月的接触当中,主创团队对彭检本人和他领导下的检察队伍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这些认识和理解,也化身成为了今天的剧中主人公。

  采风太困难,剧组的真诚敲开了当事人的心门

  当事人王玉雷,是案件的中心,能否打开他的心扉关系到剧本情感处理的深入程度。主创团队先后多次到访河北省顺平县。当事人被无罪释放后紧闭家门,拒绝一切媒体采访。编剧团队了解情况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深入案发现场实地查看。正好巧遇当事人王玉雷,主创团队委婉表达来意,小心试探反应,回避直接深入了解案情,而是从王玉雷本人现状、经历入手,循序渐进地使其放下包袱、敞开心扉。最终,王玉雷彻底放下心理负担,向我们详细叙述了整个案件经过,编剧团队得以掌握了一手资料,为成就一个好的本子奠定了基础。回京后,主创团队立即进入剧本创作工作,先后完成5稿剧本梗概,并组织了专题研讨会,邀请最高检政治部宣传部领导、影视行业多位专家对剧本梗概进行研讨,听取各方建议,先后对剧本进行了16次更改完善。甚至在影片拍摄过程中,为了精益求精,现场多次对情节进行调整。前期大量的调研考察工作保证了影片结构的紧凑完整。

  篇幅有限,大电影的班底让导演意犹未尽

  为了做出不一样的检察题材影视作品,不同以往传统的形象宣传,出品方中国网络电视台对《即将批捕》这部作品,在时间、人力、资金等各方面的投入,都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微电影作品。前后16次的剧本修改;40人的剧组团队,半个月的紧张拍摄,20余次的剪辑完善,最终完成了这部影片。高检政治部对影片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片主题鲜明,结构清晰,人物表现突出,艺术感染力强,是一部质量上乘的检察题材微电影作品”。首映礼现场观众也对影片给予好评,虽然时长只有34分钟,但好几处情节描写感人至深。

  1月29日,根据彭少勇真实事迹改编的微电影《即将批捕》正式发布,将在央视网火热首播。通过影视作品,揭秘轰动案件背后的真实处理场景以及检察机关坚守正义、秉公执法的过程,对于推动法治建设意义重大。央视网也将继续推出更多检察题材作品,让百姓了解中国法制的进程,了解新时代的检察官群体勇于担当、勤勉敬业的风采。编辑:杜军帅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国际在线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