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中的番仔球埔
▲如今的人民体育场
▲老照片中的德记洋行
导报讯 (记者 崔晓旭/文 常海军/图)有关鼓浪屿的老照片,看过很多。但这张,是至今最完整清晰的一张鼓浪屿全景图,摄于1870年代,首次在厦门亮相。
昨天上午,“西洋文化与鼓浪屿”古蛋白照片精选展在鼓浪屿原荷兰领事馆一楼(中华路5号)正式开展,精选了56张经现代技术冲印而成、1900年之前西方摄影师对鼓浪屿和厦门所摄制的原版蛋白照片。展览共分为六个部分:梦幻岛屿、近看鼓浪屿、近看厦门岛、外侨生活、本地居民及渔歌唱晚。同时展览还展出由摄影家白桦提供的十多套与鼓浪屿相关的老物件。
19世纪末,厦门开放为通商口岸,大批外国领事、商旅、传教士等进入厦门和鼓浪屿。鼓浪屿的阳光、海岸、沙滩,让来华的外国人感到更多的自在和优雅。他们开始在鼓浪屿上建造房屋、设立洋行和领事馆。“这一时期的鼓浪屿,西风刚刚来袭,建筑密集程度并不高,与后来人们印象中的‘万国建筑博览’是完全不同的风貌。那时的西式房屋还很新,岛上还有很多空地,本地人的村落静静地平铺在低地上。”策展人徐宗懋说,“这个不够丰富的时期是鼓浪屿成长中值得回望的阶段,从这里可以感受它如何从初期的建设中一点点累积起来,形成后来别致优雅的样子。”
据悉,展览由厦门市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厦门市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展期半年,免费向公众开放。
揭秘
四个月完成全景图复原工作
一张鼓浪屿全景图《梦幻岛屿》,是至今最完整清晰的一张鼓浪屿全景图,于1870年代由佚名摄影师所拍摄。
全景图老照片从英国购得
据了解,2013年,秦风老照片馆由英国购得此珍贵原版长幅照片。原作由四张蛋白照片组合而成,虽然清晰,但因年代久远,色彩褪黄,相纸出现皱褶斑纹。秦风老照片馆动用五位修图师,历经四个月完成此全景照的复原工作,色泽精美清晰,不仅是最美的鼓浪屿全景图,也为中国影像工艺之最高表现。
摄影师站在鼓浪屿升旗山北面的山坡上,向北拍摄了这张全景图。升旗山位于鼓浪屿东南角,地势并不高,但是这里扼守鹭江南口,因此在鸦片战争后厦门开放为口岸,海关在这里设立了升旗台,通过上面所悬旗语来表示天气、进出港、风力等信息,因此这座小山也被称为“信号山”。“笔架山和升旗山附近是岛上最早出现西洋建筑的地方,从这里向四周眺望风景绝佳,选在这里拍摄鼓浪屿全景的摄影师也很多。”徐宗懋说。
能看到这些建筑和景色
从左往右看这张照片,龙头山的日光岩正好落在照片之外。远处能看到笔架山上的巨石,沿着笔架山上的巨石往东,有一座建在峭壁之上的别墅,那里是英商怡记洋行1873年修建的闲乐居,后来成为汇丰银行公馆。别墅下方的那块巨石很有名,巨石侧面刻着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撰文的三和宫摩崖题记。闲乐居以东的海边,也有几座西式建筑,美国领事馆1906年便搬迁去了那里,在那之前,设在日光岩东山脚下。
照片左中部,是传统闽南建筑样式的聚落。如照片中那样,现在的鼓浪屿仍有大片村落,保存至今的还有四落大厝和大夫第等建筑群。这片村落以西,照片之外是番仔墓园,也就是外国人墓地的所在。
照片左下角,露出一半的是一座壁球场,外国人的生活娱乐方式也随他们而来到鼓浪屿。壁球场东边,门口台阶上站着一个人的两层楼房被称为“Amoy Club”,即万国俱乐部,也被称作“乐群楼”,始建于1876年,是岛上外国人聚会交际和从事其他室内娱乐活动的地方,里边还有一座颇具规模的图书馆。后来俱乐部搬到田尾路8号现址,原建筑被中国商人黄秀浪购得,修建了现在为游客们津津乐道的海天堂构。
继续往东,是协和堂和西班牙领事馆。协和堂是鼓浪屿上的第一座基督教堂,始建于1863年。西班牙领事馆照片中的所在,现在是天主教堂。再继续往东,可见英国领事馆和德国领事馆。如今,从轮渡登岛最先看到的就是英国领事馆。
瞧瞧百年前的鼓浪屿
除了难得一见的鼓浪屿全景图,此次展出的还有数十幅鼓浪屿百年老照片,其中包括番仔球埔和德记洋行等。
番仔球埔
番仔球埔,今天,它还在,只不过改名为“人民体育场”。
据了解,1872年,美国领事李仙得承租了通往田尾、港仔后、日光岩三岔口的一片土地,圈以矮墙,种植草皮,辟成专供外国人使用的球场,被称为“番仔球埔”。抗战爆发后,日军占领鼓浪屿,将这里改为棒球场,抗战胜利后这里又被改为“公共体育场”,向全岛居民开放。
1956年,这里又被改为“人民体育场”。如今,这里也会聚集老外,举办棒球比赛、橄榄球比赛。
德记洋行
这是台风过后的德记洋行——在1873年的一场台风过后,德记洋行的建筑遭到破坏,照片中可清晰地看到一大片房顶被掀掉了。
德记洋行最初建在鼓浪屿升旗山的东南山坡下,紧邻覆鼎石海边。曾经有个说法:鼓浪屿地形像一艘船,德记洋行恰好在“船头”的位置,因此风水好,生意也好。
这座建筑于1985年在建皓月园时被拆除,如今只留下“大德记浴场”这样一个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