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接受人民网专访(覃博雅、王子涵摄)
在香港科技界的强烈呼吁下,香港特区政府于2015年11月正式成立了香港创新及科技局(以下简称“创科局”),杨伟雄被任命为首任局长。创科局将担任什么角色?将会给香港带来哪些新机遇?日前,杨伟雄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采访。
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我刚刚上任两个月,我的精力投入都是百分百的,我希望内地的网友多多支持香港特区政府。” 杨伟雄开门见山向记者风趣地说。
现年60岁的杨伟雄1977年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曾任香港理工大学行政副校长,2015年3月获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创新及科技顾问、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等职务,对于创新和科技工作可谓相当熟悉。
“创科局属于政策局,它的定位首先是制定、推动政策实施。其次是跟其他局协调。创新及科技领域,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而是一定要跟其他局协调,比如环保方面、医疗方面。因为牵涉到不同的局,所以一定要跟其他局协调才能做到。” 杨伟雄说。
对于创科局成立的初衷,杨伟雄是这样理解的。第一点就是争取香港市民对创新和科技的认识、了解;其次,推动科技带动经济发展,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使市民生活更舒适、便捷和安全,使经济发展更多元化,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官产学研联动 形成良性循环
推动官产学研联动,是其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推动?杨伟雄对人民网记者表示,对于创科局来说,最低层次就是联系,做好“超级联系人”角色。其次,就是做好引导作用。政府要显示它的决心,它的投入,才能给企业和高等学院以信心。
产业方面,也必须跟政府配合,做相当的投入,才能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的生态系统。“创新的环境和生态系统,必须靠市场和产业推动,政府的推动永远是有限的。我们可以投入的东西很有限,但可以有针对性的投入,做好引领作用,带动其他产业。” 杨伟雄表示。
学校方面,必须把他们的科研推向中下游,才能推向产业化和商品化。“但我们也要尊重学校,他们本身有学术自由,做些他们认为有价值的研究。”杨伟雄说。
杨伟雄对香港转型新产业情况相当熟悉。他说,香港现在是一种服务型的经济体,在服务业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必须向知识型经济迈进。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优势会慢慢地减弱。“当然,这个也要配合内地的优势才能做得好,因为香港是一个特别行政区,有很多东西要靠内地,另外,内地很多方面也可以靠香港。”杨伟雄说。
杨伟雄对香港转型新产业有本自己的“账”。他说,香港是一个东西并存的经济模式。在金融产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世界三大金融中心,第一是纽约,第二是伦敦,第三就是香港。另外,香港在大学方面,现在也有8所高等院校是世界级的,这也是优势。
香港与内地优势互补 实现跨越式发展
内地是很庞大的市场,也有很多人才。“人才是源源不尽的,我们知道每年内地有700万的大学毕业生,这都是人才。而且内地的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一点都不差。”但香港的目标是通过内地的市场打入全球的市场。“内地现在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但是全球化的经济,还是把重点放在全球化的市场。”杨伟雄说。
杨伟雄认为, 香港可以利用到内地的优势,同时利用香港与世界其他区域的中介联系,实现跨越发展。
创新和科技方面,年轻人创业是很大的一块,香港年轻人在新领域创业方面有什么优势?杨伟雄认为,首先香港的年轻人国际视野是非常好的。香港年轻人对世界其他各地的科技或者创新的趋势了解也是相当足够的。其次,在香港创业的话,可以马上跟深圳联系,珠三角有联系,实现联动,我相信这都是很明显的优势。
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到,科技创新是重点,那么香港的科创局如何融入国家的创新力量?“这个我们要一步步来,最主要是国家比香港大了很多。这些年来,香港跟珠三角地区联系是很紧密的,我们在粤港、深港方面做得更好,这是个很重要的起步,也很成功。我相信在创新和科技方面,我们同样可以用协调、合作方式再创一些新成绩。广东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同香港特区政府一直都保持着很好的联系,我相信珠三角的起步不是很难,至于其他地方,就要通过国家科技部,或者是其他中央部门帮忙,在一些重点城市逐步开展合作。”杨伟雄说。 (曾伟 付龙 陈瑶 王子涵 覃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