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王莹
开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继续走低,并创下2011年5月份以来新低。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银行理财平均预期收益率已降至3.414%。业内分析师表示,未来理财收益低于4%将成为常态。
收益率下降成趋势
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昨日,1月份以来全国共发行5000余款人民币非结构性产品,预期收益率低于4%的产品达1048款,其中,保本浮动型理财产品占半壁江山,达515款。
业内多位分析师称,近期理财收益率持续下降,首先与全球经济日渐疲软有关,市场对未来收益率预期下调;其次,这也是利率市场化的结果,理财产品的投资替代品如银行存款、国债和股票市场收益率也存在下跌趋势,而且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收益下降,这也降低了理财收益率;第三,与当前资产配置荒的现状有关。理财产品自去年股市大幅波动之后便陷入尴尬境地——钱多项目少,而负债端成本难降、存量高息资产持续到期,有的银行理财边际收益实际上已出现了亏损,因而下调产品收益是必然趋势。
今年难回4%
普益财富研究员林夏普表示,按照未来的经济发展情况和资本市场发展态势,未来理财产品收益率将在3%~4%之间波动。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上半年,银行传统的非结构性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理财平均收益率从5.25%降至5.05%,仅下滑了0.2个百分点。然而,2015年7月至12月,平均收益则从4.95%降至4.39%,大幅下滑0.56个百分点。
“预计2016年理财收益下滑幅度将不低于2015年。在扣除银行赚取的正常利差后,2016年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平均利率将低于4%。”林夏普估算,如果2016年基础资产收益率保持不变,则银行理财产品由于债券投资比例提升等配置变化,将可能导致今年的基础资产收益率下降11个基点(BP);若进一步考虑债券投资利率和同业存款利率的下行,则银行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收益率将进一步下降38个BP。
另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截至昨日,1月份以来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共计406款,有8款产品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其中主要是挂钩伦敦黄金市场、挂钩香港股票和挂钩英镑/澳币汇率现货价格的结构性理财产品。
王莹/制表 翟超/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