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1月26日电 (张玉玺 徐雪)甘肃榆中县中连川村村民赵宗忠从村里的“支部+协会”借了1万元搞养殖,经过一年的辛苦努力,尝到“甜头”的他,打算今年再扩大养殖规模让家里的日子不再紧巴巴。
赵宗忠所在的榆中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六盘山片区县之一,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而中连川村又位于全县生态环境最为恶劣的北山地区。这里平均海拔2420米,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十年九旱,当地农民祖祖辈辈“靠天吃饭”,是榆中县重点扶贫片之一。
榆中县两会近日举行,县长王林披露,五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0.27亿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326个,实现整村脱贫的贫困村达到146个,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2.93万人减少到0.8万人以下,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33.82%下降到2.09%,实现整县脱贫。
榆中县委书记王晓宁表示,整体脱贫仅限于数字脱贫,脱贫标准水平较低,基础还不稳固,就需要领导干部带着感情扶贫攻坚,关注因学致贫、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等特殊群体,最大限度地帮助天灾人祸的群体度过最艰难的阶段,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指数。
中新网记者多次前往北山地区采访,发现曾经陡峭的山坡被一层层整齐的梯田所取代。中连川村党支书白元智告诉记者,从2010年开始,榆中县开始大量修建梯田,先前常见的“二牛抬杠”的耕作方式已经非常少见了,平坦的梯田可以让农用机械在地里“跑”起来。
给赵宗忠“帮了大忙”的“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被当地人亲切称为“自助银行”,它的出现更是带动了农民的致富热情。“从2008年建立以来,‘自助银行’给老乡救急,提供创业启动资金,甚至让部分老乡走出了大山。”白元智介绍。
榆中县扶贫办主任龚成奎说,“自助银行”有效保障了贫困户发展资金的需求。目前,全县扶贫互助社累计达到149个,实现了114个贫困村全覆盖。同时,2015年在54个村实施“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安排信贷扶贫资金2700万元,惠及农户1722户。
“比如谁家娶媳妇、生病急用钱,都可以到村里的‘银行’里借钱救急。”龚成奎说,利息偏低、借贷方便的优势,近年来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
龚成奎说,在多种扶贫举措的帮助下,老乡们的生活实实在在发生了变化,从“衣食住行”就能明确感受到。有的老乡家里两年前还没有一个像样的房子,经过资金、技术的帮扶,养了牛羊,种了中草药,房屋变得整洁敞亮,家里还买了摩托车、农用车。
龚成奎工作时常常随身带着一支录音笔,“怕有些话没来得及用笔记就给忘掉了。”在他眼里,能给农民带来帮助的人和事都是重要的。他告诉记者,有一位来自市法院的驻村干部经常开着私家车给村民免费邮寄快递,帮助他们发展电商,联系买家,“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接下来,我们将把特困群体的生产生活作为精准脱贫的当务之急。”龚成奎说,这其中主要包括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及残障人士。我们将探索启动“折股量化,配股到户”的扶贫方式,引导餐饮企业与借鉴虚拟社区的服务模式,让他们“不出家门”就能得到照顾与关怀。
榆中县委书记王晓宁认为,在扶贫的同时,还要倡导正能量,让孝亲敬老、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得以发扬传承,让“村风”、“民风”焕然一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