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月26日电 (记者 江耘 见习记者 高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浙江省省长李强在该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针对教育问题指出:“高标准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文化、教育的问题同样在两会上引起代表委员们的热议。
学前教育资源短缺为起跑线“增压” 建议增加财政性收入
国家大力推行二孩政策,而许多家庭的生育愿望不强烈,幼儿“入园难”便是构成压力的一大来源。
浙江省人大代表、绍兴市越城区鲁迅小学教育集团名誉校长陶月梅尤其关注学前教育。
在陶月梅看来,“入园难”的实质是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公办幼托园所供不应求;幼师特别是优质幼师数量少;在农村和城郊,非法幼托园所不时冒头……这些都造成了“入园难”。
陶月梅说,相比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学前教育是亟待补齐的短板。陶月梅建议,补上这一短板,首先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她希望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比不断提高,并最终高于义务教育。
课程改革“低小散”需组织资源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而对于目前备受关注的高中课程改革问题,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省春晖中学校长李培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的高中课程改革类似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低小散企业。各个学校开设了大量的学校课程,甚至达到200多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素养,但设置这些课程的标准是否科学、课程质量是否达到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还要打一个问号。”
“实际上,课程质量低,培养人的质量也就低。”对于课程改革的“低小散”状态,李培明显得较为忧心。
为此,李培明建议省级教育研究部门,组织教育专家、教学专家等资源,研发高品质的、可以供学校选择的课程。
高考新政某种程度上背离初衷建议进一步探索推进
在浙江,高考新政同样引起关注。
在李培明看来,高考新政最大优势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除了语数英作为高考必考科目外,其他七大文化学科中可选三门考试。
“过去是补短板,求平衡,求总分。现在学生可避开短板,选择喜欢和擅长的学科。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权,教育也会呈现多样性。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
但是,李培明在高考新政被热炒时进行了冷思考:“高考新政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初衷:家长要考虑,学生进到高中要确定的选选择科目,一年之后马上要参加有关学科的选考。高考压力提前到来,考试次数明显增加,衍生出许多问题,给学校教学时间、计划资源的调配带来一定压力。”李培明建议,高考新政在推动过程中,还需要探索性地去推进。
全民阅读情况令人堪忧建议制度保障
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大学档案馆馆长马景娣在此次两会中提出了《关于制定〈浙江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建议》。
在马景娣看来,我国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有“爱读书”的传统,但令人痛心的是如今这种优秀传统正日益受到侵蚀。
据2015年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发布的《2013—2014浙江省居民阅读调查报告》指出,超过四成8周岁以上浙江省居民认为自己阅读量很少或比较少。浙江省0—8周岁儿童的家庭中,亲子阅读比例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此,马景娣建议制订《浙江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统筹协调各地各部门资源形成合力,并建成长效机制和长远战略。同时,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为未成年人提供适当的阅读条件、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等方面的责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