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景观融合与多功能——荷兰加固堤坝新思维
2016-01-26 15:16:35
 

  新华社海牙1月25日电 综述:景观融合与多功能——荷兰加固堤坝新思维

  新华社记者刘芳

  黄河山东段进入凌汛期之际,远在欧洲的低地之国荷兰正在实施该国史上最大规模、最具创新性的堤坝加固计划。

  荷兰基础设施与环境部负责工程宣介的新闻官米兰达·门斯告诉记者,荷兰26%的国土低于海平面,还有26%的国土位于河流易泛区,这意味着荷兰半壁江山有水患之虞,也恰恰在这些危险区,不仅生活着全国一半人口,而且占有荷兰国内生产总值的70%。

  根据计划,荷兰全国各地海滨、湖畔、河岸总计1100多公里堤坝将在2028年之前加固,耗资74亿欧元。

  荷兰堤坝加固计划负责人里夏德·约里森对记者说,堤坝加固工程既要符合安全标准,又要综合考虑城市空间和景观规划,所以将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许多工程设计结合当地特点量身定做,尽可能满足多功能需求。

  据介绍,荷兰堤坝网总长超过2.2万公里,堤坝类型有49种之多,最常见的是土坝、土石坝和沙丘,高度多在7米至12米之间,底宽十几米到几十米不等,有的被植被覆盖,有的兼做自行车道、机动车道,还有一些上面建有房屋,与城乡景观浑然一体,有时连当地居民都感觉不到自己行走、居住在堤坝之上。

  约里森说,在荷兰,堤坝不仅是安全屏障,也是城乡景观的重要组件,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面对气候变化挑战,荷兰人必须定期检修堤坝确保安全,同时任何工程都不能简单草率地推倒重建、随心所欲地加高加宽,而是要发挥聪明才智、运用创新思维。

  这位给荷兰所有堤坝项目把关的工程师告诉记者,管涌是堤坝最常见的险情,应对管涌的传统方法不是加宽堤身,就是加建一道深深的板桩墙,可是荷兰很多堤坝没有可供加宽的空间,甚至没有加建板桩墙的施工场地。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科研人员提出了更经济、施工更简便的方法——用小型机械给堤坝垂直植入一种新型土工滤布,水能渗透织物,沙则不能,由此预防管涌。

  中世纪小镇斯帕肯堡的可升降堤坝设计就是不改动外观的垂直植入,而且是为小镇量身定做。小镇中心是河口的老渔港,渔港周围每栋房子都是受保护的历史建筑,在这里建新河堤、加高加宽老河堤会损坏古建。于是,当地政府给渔港老河堤植入一条可升降的新堤,总长335米、宽30厘米、高80厘米,用又轻又结实的新材料建成,平日藏在老堤里面,洪水来袭时受水动力抬托即可升起,将老渔港和古建筑挡在洪水之外。计划近期开工,造价500万至600万欧元。

  除了专为堤坝研究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之外,荷兰人的“堤坝新思维”还赋予堤坝更多功能。门斯说,一两千年来,荷兰堤坝的高矮胖瘦在变,结构和材料在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也在变。荷兰今天的堤坝是创新设计试验场,未来很多堤坝可能集防洪、交通、生产、休闲、文化于一身,成为可共享的多功能设施。

  滨海小镇卡特韦克已建成一处带地下停车场的新堤坝。这里的老堤坝高度不够,还有部分房屋建在堤外,海滩游客多,汽车停在滨海大道上影响景观。为此,新堤坝设计者提出,沿海建沙丘型堤坝,堤坝靠城区一侧建地下停车场。工程现已完工,680个车位的停车场除出入口之外,全部隐身在沙丘里。

  荷兰北部天然气产区格罗宁根省正在设计“农业堤坝”。那里的天然气开采导致地下形成大型空洞,地震频率明显增加,堤坝工程尤其复杂。设计方案不对原有堤坝做大动作,而是在一定距离之外加建备用堤,两堤之间管控海水进出,形成特殊的盐土种植养殖带,生产独特口味的蔬果和水产。

  荷兰人还将填海造地的传统本领用于兴建堤坝。在北海沿岸十处堤防薄弱环节,抽沙船从远处海上通过管道将海沙输送至近岸施工点喷出,形成人造沙丘和海滩。与直接加固沿海堤坝的做法不同,人造沙丘和海滩不仅可以满足防洪需要,维护更简便,还开辟了旅游休闲的场所。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