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将有官方版打车软件了。在1月21日召开的2016年东莞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黎达潮透露,交通部门已指导出租车行业协会开发了东莞出租车“e出行”手机APP打车软件,并且完成了开发测试。
研发方、东莞出租车协会副秘书长何启鹏说,将有6800辆的士接入该软件,以后市民通过它来打车,绝不会召来“黑车”和假的士。接下来,协会将陆续对全市的士进行安装接入。
不过,经过记者的前期体验,官方版软件要么在下单时显示登录不了,要么成功登录后要三分钟左右才叫到车,最终车也没有如约而至。面对第三方软件先入的壁垒和庞大的用户基础,官方版打车平台如何才能叫好叫座?
嘉宾
某知名打车软件负责人欧阳莉 打车软件高频使用者余露
服务好比安全更重要
南方日报:东莞诞生官方打车软件,大背景是在互联网和各类打车软件的冲击下,东莞出租车行业面临困境。对于研发方来说,其将“安全”作为最大的卖点。也就是说,“e出行”只有正规营运的出租车辆才能成功注册并载客,乘客选择在该软件上打车,就不必担心自己会打到非法营运的车辆。这一点吸引力能有多大?
余露:前几年家里就一台车的时候,我自己是经常要用打车软件的。作为最初的使用者和最常用打车软件的用户,因为使用频率高、补贴多,攒下来不用花什么钱就到目的地了。此外,用户体验都很好,不像以前路边打车那么难等了,所以我就一直没有急着给家里添置第二台车。
听说官方的打车软件诞生后,我也有关注这个新闻。有人说官方打车软件能保证是正规营运车辆,可是要知道,滴滴里面也可以在类别里选择出租车,加上红包和补贴,高峰时期还有小费模式,对用户来说更划算。说白了,城市生活节奏快,有时候谁在乎车辆是不是有营运资质呢。我只在东莞市内出行,这么近的距离,谁服务好、快捷到达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欧阳莉:虽然官方软件打的是安全牌,但是目前大多的软件都经过相关部门的资质和实际运营情况的审核,更多消费者看重的可能是它的便利性和经济性,如果“e出行”在这方面没有一个更吸引人的特点,仅仅靠安全宣传可能是不够的。
在北京等城市,都出现过官方的打车软件,但是后来都因为种种原因而夭折。如何吸引到消费者,这是所有打车软件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官方打车软件有先天劣势
南方日报:面对第三方打车平台比较庞大的用户基础,官方平台作为一个新事物,让人不禁担忧它的市场前景。
余露:从目前宣传来看,官方软件一开始没有红包送、没有补贴,如果呼几遍没有司机应答也不能通过加价给小费来吸引司机,仅仅是按照以前的一套标准来运行。对于我这种用惯了滴滴打车等软件的乘客来说,我觉得没有兴奋点。
另外,如果只有6800辆出租车接入这个平台,感觉量不够大,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欧阳莉:我认为,官方打车软件是被迫出现的一种事物,但凡服务类行业,抓市场才是根本的生存之道。
比较起第三方软件,官方打车软件会有一些劣势,难以讨好消费者和司机群体。首先,市场上活跃的打车软件,一开始就是大量的补贴,再后来猛发红包。互联网巨头在这个市场上遵循的根本就不是传统规则,补贴进去的资金都以亿为单位,为了达到抢占大数据的目的,不在乎烧钱。官方的软件要想在市场上打赢它们,如果没有巨额的财政补贴,一开始就注定不会有太多消费者买账。
其次,现在一些打车软件可以由消费者给司机小费,也就是加价约车。对此,有些软件的加价根本不用消费者出钱,但如果是系统出钱,这一点官方打车软件是绝对做不到的。官方软件的收费系统还是完全按照老一套的打表计费来算的,不可能有小费之类的操作手法。
细分人群或赢得好口碑
南方日报:出租车数量不多、用户体验不佳使用户流失,而订单不多又让出租司机安装后不愿使用,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恶性循环?试图以正规、安全突围的官方软件,如何才能在市场取得成功?
余露:我建议“e出行”应该多一些互联网的新思路,来吸引更多市民下载并长期使用。毕竟,官方软件起步比其他大咖打车软件已经晚了很多了,必须要从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和更加完善的用户体验上下功夫,才能获得用户的好口碑。
比如说,可以做细分的群体思路,比如针对上下班的白领,针对接送孩子的家长们,对于往返于火车站机场的这类乘客,还有跑珠三角长途的乘客,可以在软件上设置一些专门的板块,专门针对这些细分的人群,相信还是会有一定的竞争力的。
欧阳莉:市场蛋糕大,想吃到却很难。可以说,此番推出“e出行”有市场倒逼的因素,但也只是迈出了竞争的第一步,安全是其发展的重要招牌,但是最终能够从各路“诸侯”的手中抢得多大份额的蛋糕,还得靠产品、服务和持续的创新来说话。
总的来看,官方打车软件的出台让市场的安全问题有所改善。而正规军与民营军的激烈交锋,也将促使行业从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出发,因为谁满足用户需求,谁就能占领市场。
南方日报记者 欧雅琴 王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