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2017年北京市燃煤总量将削减到1000万吨内
2016-01-24 10:55:00
 

  通过煤改电、煤改气等一系列举措,本市冬季主要污染源之一的燃煤在逐步削减。2017年,全市燃煤总量将告别千万吨量级,降至1000万吨以内。这是本市按照《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五年清洁空气计划”)逐年努力的结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5年,北京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立足宜居城市功能定位,不断完善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凝心聚力、不懈不怠,持续推动首都空气质量改善。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区域作为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的功能定位,生态环境保护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三个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大气污染则是北京当前面临最突出、最紧迫、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北京市在连续实施16个阶段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的基础上,聚焦PM2.5治理,落实“五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84项重点任务,把握规律,全面提高“减排、管理、应急、联防”四方面工作水平。

  减排深挖潜力

  加速淘汰污染排放量大的重型柴油车和老旧车,提前两年实现累计淘汰老旧机动车“超百万辆”。结合疏解非首都功能,关停退出污染企业三年累计“超千家”。在压减电厂、供暖和工业用煤的同时,加速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散煤治理,三年累计压减燃煤1000多万吨。

  管理提升水平

  严格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开展贯穿全年的环境保护大检查。在经济、标准、科技、行政等方面,制定出台“一揽子”有利于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的综合性公共政策。

  应急能力强化

  按照“提前预警、严格措施、提高效果”的原则,重新修订发布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首次启动实施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有效发挥保障公众健康、减缓污染程度的作用。

  区域联防协作

  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领导下,不断推动健全完善协作机制,七省联动、共同减排,有效保障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空气质量。

  2015空气指数

  2015年,全市空气中的SO2、NO2、PM10和PM2.5四项污染物累计浓度平均下降17.1%;

  其中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80.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

  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3.5、50和101.5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38.1%、11.8%、12.3%;

  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86天,占全年天数的51%,较2014年增加14天,其中一级优的天数增加13天;重污染共46天,占13%,较2014年减少1天。

  “十二五”时期,经济总量、人口、机动车和能源消耗持续增长,建筑开复工面积高位运行,上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市民的支持,“五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市完成了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建设、核心区12.3万户平房采暖“煤改电”、1.97万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等工程,淘汰了180余万辆老旧机动车,退出污染企业1370家。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继2013年在全国率先提前两年全面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后,2014年,我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继续下降,与2010年相比分别削减24.4%、23.7%,累计完成进度位居全国前列。

  防治空气污染面临四大挑战

  虽然北京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下降,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空气中的PM2.5浓度与中央要求、国家标准和广大市民期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大气污染防治面临四大挑战,形势仍旧不容乐观。

  -一是地理气象条件不利

  北京是地处华北平原内陆的“簸箕状”超大城市,近十年平均年降水量不足450毫米。全年出现高温、高湿、静风、逆温等极端不利气象条件的天数约占20%左右。特别是秋冬季节容易出现连续静稳大雾天气,极易造成空气重污染。

  -二是大气污染治理压力越来越大

  我国整体上仍处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污染“增量”超出了资源环境容量。

  -三是很多难点问题还未根本解决

  在燃煤污染方面,农村地区还有大量散煤燃烧直接排放;在机动车污染方面,高排放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占比大;在城乡结合部地区,还存在大量的“小散乱污”工业企业。

  -四是区域协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未来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排放总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需要本市与周边省(区、市)一道,不断完善区域协作机制,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走出一条率先突破的新路子。

  2015治理关键词

  城市环境总规

  以2014年为基准年,以2020年为近期规划年,2030年为规划目标年。2014年上半年正式启动研究编制工作,目前,围绕环境承载力、大气污染防治、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优化、生态建设等15个专题、34个子专题,已形成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能源结构清洁化

  引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燃煤,年燃煤总量已由2012年的2300万吨下降到1200万吨以内。四大燃煤电厂已关停3家,东西城实现基本无煤化。全市共完成供暖和工业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5900蒸吨,其中,城六区实现基本无燃煤锅炉。在全国率先治理农村散煤污染,加强环境综合整治。

  产业发展绿色化

  实施汽车制造、家具、印刷等行业环保技改260项,全部建成后可减排挥发性有机物1.8万吨、氮氧化物5000吨、烟粉尘4000吨。全年淘汰退出印刷、家具、建材等行业工业污染企业326家。进一步压缩全市水泥产能1/3左右。提高118家高污染工业企业用电价格。

  环保大检查

  建立基于重点污染源“一厂一档”的环境监察管理平台,排查污染源单位6.2万余家,并切实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全市环保部门共查处大气类固定源违法行为1937起(次)、移动源违法行为9025起(次),处罚金额7000余万元,大气类违法处罚占环保行政处罚总数55%以上。

  空气重污染应急

  新修订的应急预案科学预警分级,强化了应急措施。2015年,北京市共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19次,两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果断采取部分工业企业停产限产、施工工地停工、机动车单双号行驶、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等应急措施,并协调周边省市开展应急联动,抑制了空气重污染的加剧。

  八大对策降PM2.5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将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总要求,不退不让,坚持铁腕治污、铁规治污,重点打好“大力度治理农村散煤”、“大力度治理高排放车”、“大力度治理城乡结合部”三大战役,采取八大对策努力改善空气质量,惠及广大市民,推动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

  1

  以农村散煤治理为重点

  加快压减燃煤

  力争用五年时间实现城六区和平原地区农村采暖“非煤化”。2016年推进首批400个村煤改清洁能源工作。2017年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基本实现“无煤化”。到2020年全市平原地区农村取暖全部改用清洁能源。

  2

  以高排放车治理为重点

  系统治理机动车污染

  坚持综合施策,切实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减少高排放车的污染。2016年再淘汰退出高排放车20万辆。2017年底前机动车总量力争控制在600万辆以内,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力争达到52%。

  3

  以城乡结合部为重点治理

  “小散乱污”企业

  南部的丰台、房山、大兴、通州作为重点,在政策、资金、技术、执法等方面加大力度,力争用2-3年时间率先清退“小散乱污”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到2017年,全市水泥和炼油产能分别控制在400万吨和1000万吨。

  4

  以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为重点

  严格控制扬尘污染

  加强对规模以上的施工工地的视频监控,将扬尘违法行为纳入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在道路清洁方面,到2017年清扫保洁新工艺覆盖率达到87%以上,进一步增加再生水冲洗使用量。

  5

  以控制氨排放为重点

  加快调整农业结构

  农业生产使用的化肥、禽畜粪便是氨排放的重要来源,而氨也是生成PM2.5的前体物,需要减排。落实首都功能定位,压缩农业规模,到2020年,生猪年出栏调减1/3,肉禽年出栏量调减1/4。

  6

  以提高监管能力为重点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进一步修订完善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提高社会动员能力、监测预警能力,有针对性、差别化地启动应急响应,力求措施更加人性化、合理化,努力降低社会成本。完成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支撑技术、空气质量综合监测等研究。

  7

  以全社会共同参与为重点

  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主动发声,贴近民意,回应社会关切。深入开展“清洁空气·为美丽北京加油”系列公益活动。发挥环保志愿者协会的“枢纽型组织”功能,最大程度地凝聚环保志愿服务力量参与美丽北京建设。

  8

  以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为重点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牵头编制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牵头建立京津冀核心区域统一的空气重污染预警会商和应急联动机制。推动中央有关部门继续加大支持,努力在区域内成品油质量升级、机动车新车排放标准、燃煤设施脱硝治理、炼油石化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等方面,取得实际成效。本版素材由市环保局提供 本版制图/琚理

  本版制图/琚理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