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CEO申波接受专访
中新网北京1月21日电(岳川) 2015年全年,中国参与马拉松赛事的人口数量呈“井喷式”增长:线下达到150万,线上更是翻了几番。可伴随着马拉松的火爆氛围,线下赛中各种意外事故却频频发生。作为管理一家聚集了近5000万跑步爱好者的体育平台的CEO,面对这样的大背景,咕咚创始人申波的决策是——拉一家保险公司入伙。昨天下午,咕咚与阳光保险达成战略合作,申波也接受了中新网记者的专访。
谈行业:马拉松很火? 不,还不够火
“当我们参与到马拉松这项运动中,有时候难免会受到一些大大小小的伤害。这时我就想,如果有一家保险公司在,那就会为我们的跑友打消掉不少后顾之忧。”谈及这次合作的初衷,申波如是说。他也承认,线下赛中发生的一连串运动员及跑友猝死的悲剧给予了他非常大的触动,“虽然只是极个别的现象,但足以说明问题,保证安全才是运动的重中之重。”
既然不能杜绝意外,那是否意味着国内的马拉松产业发展得并不健康?申波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认为,眼下这个行业不仅健康,而且远未达到顶峰。
“也许普通大众会感觉如今马拉松很火,但在我看来,还是不够火。”申波拿出了一组数据来印证自己的看法:“即便是经过‘井喷式’的增长,2015年国内填写认证的马拉松赛事也只有150项而已。再看看美国,一年下来是超千场的马拉松,如果包括自行车比赛那就更多了。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数倍,但赛事只是人家的几分之一,这显然不是彪炳马拉松热度的时候,充其量只能算是发展迅速。”
谈意外:跑友需加强自我保护
虽然行业的发展没有偏离正确的轨道,但申波承认,爆发式的前进速度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问题。“线下比赛突然增多,赛事的组织、安全保障等方面肯定会存在些许瑕疵。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把存在的问题标准化、流程化,比如在跑友遇到意外伤害时引入第三方力量,这就需要保险行业的介入。”
虽然咕咚为线上跑引入了保险行业保驾护航,但从跑友自身的角度出发,安全无论何时都是排在第一位的。申波表示,马拉松中的很多意外,其实是由于跑者并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导致的。
“比如说一个平时都没怎么跑过长跑的人,非要跑一个马拉松,这是完全超出个人能力的行为,不值得提倡。经常锻炼的人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这与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所以刚开始加入的跑友,第一要做到循序渐进,而不是一口吃一个胖子;第二要注意赛前的健康检查工作,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要有所了解,加强自己对自己的保护,这才是最重要的。”申波如是说。
谈用户需求:咕咚有优势
从去年开始,中国的体育产业真正进入了发展黄金期,层出不穷的大手笔令这个行业备受关注。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粘帖着“互联网+”思维的运动类App应用,足以说明这波浪潮之汹涌。
可惜蛋糕虽大,却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下嘴的地方。在每天都有创业者跌倒的背景下,作为创立时间较早的运动类应用,咕咚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殊为不易。申波点出了咕咚的两大看家法宝:用户至上与不断创新。
申波指出,咕咚其实并不只是一个纯粹的工具,它还是一个聚集了近5000万跑步爱好者的运动社交平台。“我们的运动圈、跑团用户群体很庞大,社交当然是人越多越热闹,这是我们的优势;此外,咕咚作为一个很上口的拟声词,简单易记,这是我们在品牌上的优势。这些优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服务用户。”正如申波所言,从某种意义上讲,如今的咕咚已经不仅仅是一款应用,它正在向在线运动品牌的方向靠拢。
“我们是国内最早做可穿戴设备及运动类APP的,经验的累积能帮助咕咚更好地把握用户的需求。”专注线上、用户为先,这是咕咚赖以生存的根本。
谈不断创新:带爱好者“跑遍”世界
可是空谈用户至上并没有任何意义,如何才能切实服务用户呢?咕咚给出的答案是不断创新,而当中最闪亮的莫过于线上马拉松的诞生。
2014年,咕咚别出心裁地开创了线上马拉松且发展迅速。线上马拉松打破了传统比赛对人数和地域上的限制,给予了更多爱好者亲身参与的机会,扩大线下马拉松赛事的影响力和想象空间。据咕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咕咚累计发放线上马拉松实体奖牌近百万枚、超过300万的跑友报名参赛,这一数字远远超过2015年线下马拉松参赛人数。
如今,咕咚不仅基本囊括了所有国内的主流马拉松赛事的线上主办权,同时还将目光放大到全球。就在不久之前,咕咚刚刚成功运营了一场在休斯顿举行的马拉松赛,而按照申波的设想,未来咕咚将带爱好者“跑遍”世界。
除了线上马拉松,咕咚还打造了线上自行车、咕咚跑马季等创意性十足的赛事,包括月初刚刚结束的running girl第一季,就吸引了近百万人参与,而第二季或将在下半年展开。申波还透露,未来会尝试在这些比赛中加入变装、实时PK等元素,以吸引更多人加入运动大家庭。
小贴士:线上马拉松
线上马拉松即在网络上举办的马拉松。参加线上马拉松的人,在马拉松活动当天,按照活动要求,在任何地点,完成全程/半程马拉松,即可获得官方授权的完赛纪念奖牌或赛事奖品或电子完赛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