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 于立霄)“十二五”期间,中关村示范区对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高,贡献率达41.7%;从全国来看,中关村示范区的总收入约占全国高新区总收入的1/7。这是记者20日从中关村示范区获悉的。
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
中关村管委会新闻发言人刘航介绍,仅在刚刚过去的两年里,中关村高校院所和企业有近百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项,主导或参与了透明计算、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蛋白质结构等基础前沿研究,以及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无人深潜、高速铁路、深水、高分辨遥感测绘等多项国家战略高技术工程项目。
“十二五”期间,中关村示范区创新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年收入过亿元的企业由2010年的1413家增至2014年的2556家,涌现出小米、滴滴快的、美团网、融360等一批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
2015年中关村新增上市公司27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81家,其中境外上市企业超百家。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关村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4.8万亿元。
“十二五”期间,全国80%的天使投资人活跃在中关村,披露的创业投资案例和金额占全国40%以上。2015年,中关村发生股权投资案例2413起,约占全国股权投资案例总数7497起的32.2%;已披露股权投资金额约人民币1020.27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已披露股权投资金额41123.86亿元的24.81%。
中关村的原创新技术不断涌现,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实现稳步增长。从2011年年初至2015年11月底,中关村企业累计申请专利17.6万件,获得专利授权10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0.6万件,占示范区企业专利申请总量的60.6%,有效发明专利超4万件,占北京市有效发明专利量的六成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