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柏林1月19日电 随笔:难民问题困扰德国社会
新华社记者郭洋
自科隆跨年夜大规模性侵事件发生后,德国社会对难民问题的讨论愈发激烈。大批难民的到来对德国到底意味着什么?德国到底有没有能力应对……一系列疑问尚未找到答案。
截至19日,科隆警方已收到超过800起报案,其中一半以上涉及性侵。调查显示,新年前夜在科隆火车站前实施性侵、偷盗和抢劫的作案者几乎都有移民背景,不少人是刚到德国不久的难民。警方眼下已逮捕了8人。
虽然德国各界早就开始讨论难民潮将对德国产生的影响,但直到科隆事件发生后,不少德国人才真正开始思考这一问题与他们自己生活的联系。
德国电视二台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承认,科隆事件令他们对难民的态度发生转变;70%的人认为,难民会导致德国犯罪率上升。
德国民众的担忧情绪给了极右翼势力可乘之机。科隆事件发生后,德国多地发生了排外游行,科隆、莱比锡等地甚至出现了极右翼团体挑起的暴力骚乱。德国穆斯林中央委员会收到数以百计的威胁邮件和电话。德国西部小城博恩海姆一家室内游泳馆一度宣布,禁止18岁以上男性难民入内,以防难民性侵当地女性。
互联网上,很多德国人表达了自己对难民潮的担忧以及对政府现行难民政策的不满。有网友表示,不少德国人担心难民潮将带来陌生宗教文化的冲击、犯罪率的升高以及现有生活水平下降。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潜藏于一些德国人心中的排外思想可能比已经表现出来的更为严重。二战以后,德国政府和媒体均与纳粹思想划清界限,致使一些德国人不敢表露自己对右翼势力的同情和支持。
令人庆幸的是,每当德国出现排外游行时,几乎总会伴随出现反排外游行。虽然网络上出现大量排外呼声,但也不乏理性声音。一名网友呼吁同胞们不要以偏概全,不要因为个别难民犯罪就敌视所有难民。他表示,确有少数德国人袭击难民营,但那并不意味着所有德国人都是纳粹分子,看待难民也是同样的道理。
2015年在德国登记的难民接近110万人,而难民的涌入至今仍没有停止。德国总理默克尔在2016年的新年讲话中,呼吁德国民众团结起来,反对排外思想,防止难民问题分裂德国,并再次重申了自己在多个场合喊出的口号——“我们能够做到”。
但“我们真的能做到吗”?这已成为不少德国民众目前的担心所在。最新民调显示,认为德国无法应对这场难民潮的受访者已达到60%,创下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