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火箭军80后教员研究预测武器寿命获“领跑”成果
2016-01-19 10:09:00
 

  装备圈里的“学术达人”

  记火箭军工程大学青年教员司小胜

  学术界的人都知道,要在国际顶尖刊物发表论文十分不易,而要被广泛他引更是难上加难。

  有这么一个80后教员,发表学术论文70篇,其中在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学会会刊(IEEE)上刊发13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35篇,SCI他引“前十篇”中更是占据3篇。他引人员中,既有10多位IEEE学会会士,又有中科院院士,还有国内外工程院院士。老师和同学们都说,在学术上他一直处在领跑的位置。

  他就是火箭军工程大学302教研室讲师司小胜, 一位生于1984年的青年教员。

  去年,其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数据驱动的随机退化系统剩余寿命估计及其应用》获第二届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而他更是该学会两届获奖者中唯一一名军人。

  如何测算武器装备的真实寿命一直是个困扰产、用双方的难题。厂家为确保装备性能和经济利益最大化,在确定其使用年限时,都比较保守。其实,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对武器装备“底数”不清楚,缺乏科学预测方法。

  9年前,司小胜在国家教学名师、其硕士博士导师胡昌华教授的指导下,把研究方向锁定在这个装备故障和寿命预测的公共难题上,是国内外最早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之一。

  装备在储存、通电、正常使用等状态下的数据不尽相同,而在设计阶段、储存备件、实验室等环境下数据也会发生变化,采集各类数据工作量很大,对数据进行有效甄别,并科学进行寿命预测更难。

  面对海量数据,司小胜从不退缩。有时骑着自行车刚出实验室,脑海中闪过一个灵感后,又会马上调头回去继续进行实验尝试,半夜有了新的思路也常常“跳下床”挑灯夜战。

  “爱钻研,有闯劲,自主性强。”胡昌华教授以严格著称,然而对司小胜这位弟子却赞赏有加。攻读博士期间,司小胜被送到清华大学进行联合培养。那些日子里,他每周工作70小时以上,很多学术成果都是在实验室一遍遍尝试,一次次失败中孕育出来的。

  近年来,随着司小胜发表的学术论文越来越多,他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因学术研究成果突出,还荣立三等功一次。不少学弟,不曾相识的外校研究生、博士生都慕名找到他,请他帮忙修改论文,他都很认真地把关反馈。他说:“学术需要争鸣,见到帮助过的人获得成功,自己同样有获得感、成就感。”

  然而,司小胜感到最有获得感和成就感的事莫过于自己的研究能服务部队、服务战斗力生成。前不久,某研究所经过多方考量后,将某型装备寿命预测的“订单”投送到他所在的教研室,其学术研究成果将在工程运用上逐步得到转化。(钟福明 邓东睿)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科技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