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甘肃政协委员直言基层医疗弊端探究新路
2016-01-17 23:18:00
 

  中新网兰州1月17日电 (杨娜)甘肃省政协委员、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张有成17日提出,通过近十年的投资建设,县级医院的硬件建设基本达到要求,大型医疗设备也基本配备齐全,现在最核心的问题是医疗技术水平的低下,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

  甘肃“两会”正在举行,省长刘伟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甘肃“十三五”时期的“一号”工程,“精准扶贫”成为此间热议话题。而如何推动甘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政协委员们亦是纷纷建言献策。

  “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卫生院门可罗雀”是国内普遍的医疗现象,如何提高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加强村级诊疗所的建设,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危急重症再转诊”的就医新格局,在张有成看来,关乎甘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和扶贫攻坚事业的效果。

  “甘肃出台了一些政策,比如医师下乡、多点执业,包括援藏项目等,都是针对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来做。”张有成说,可派驻的医生、专家与当地医疗环境的“两张皮”,无法很好融合的现象,使得这些政策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张有成表示,培训县级基层医疗工作者,甘肃更是有相关政策支撑,但是免费送医疗技术人员赴省内外,甚至国外大医院培训的项目,也因为县级医院医生资源的短缺,往往因为外派培训而导致医院相关科室无法正常运转,人才成长速度缓慢。

  张有成说,在这样的现状之下,甘肃应该用市场化的思路来进行调控,用经济做调解杠杆,提高县级基层医生的工资、补贴,使之提高数倍。引导大医院的专家、专业医疗技术人员向基层“下沉”,同时鼓励大学毕业生去基层医院工作,扎扎实实地提高县级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对于村级诊疗机构的医生水平“良莠不齐”,张有成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有的经过专业学习,有的自学成才,有的甚至没有受过任何培训,这让老百姓怎么能放心看病。”村级诊所服务能力的差距,让“小病不出村”的目标很难实现。

  针对这一问题,张有成希望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员会能够出台建设村级诊所的基本标准,包括硬件建设和执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要明确下来,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整改。

  甘肃规定,乡村医生的配置,原则上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保证每个村卫生室至少要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但针对各村面积、人口、人员疏密程度的不同,张有成认为不能死板教条,要因地制宜建立灵活的配置制度,解决老百姓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甘肃于2015年10月上旬出台《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医疗救助制度。其中,自2016年1月1日起,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扩大为50种,而救助对象重特大疾病政策范围内单病种诊疗费用,对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按80%的比例给予救助。

  “几十万元的医药费,报销一部分之后,患者本人还要承担很大一部分,很多家庭当年就因病成为贫困户。”甘肃省政协委员、庆阳市卫生计生委员会调研员马晓恭则表示,甘肃省、市、县各级财政应该适当加大对重特大疾病的补助经费支持,提高补助标准。(完)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