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月16日电(记者 张希敏)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哈克文化研究成果研讨会暨中国哈克文化研究促进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16日在北京举行。
据介绍,哈克文化诞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因主要出土于海拉尔区哈克镇而得名。哈克文化1985年才进行有组织的考古挖掘,2002年正式命名。
中国哈克文化异常古老,至少有6000-7000年的历史,对哈克文化遗址进行挖掘和研究,对探讨中华文明以及人类文明的起源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4年,经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和海拉尔文物管理所合作对哈克遗址进行了第一次正式发掘。从遗址出土陶片中提取碳沫进行测年,得知遗址最早的年代为距今7710±40年,且遗址上层包含有青铜时代、汉代前后、隋唐时期及其之后的文化遗存。
专家认为,哈克遗址是呼伦贝尔草原地区难得的一处早期先民及古代游牧民族遗留下来的聚落遗址,对研究北方草原地区早期文化和古代游牧民族的发展壮大,以及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虽然哈克文化发现时间非常短暂,出土文物也并不丰富,但是从已知研究成果来看,这一文化的重要性非常显著。哈克文化不仅是中国史前细石器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对于中国文明最早的起源、神话时代的认证,尤其是玉器文化的源头,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证明。
中国工商联第十届副主席、北京大学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理事长沈建国认为,哈克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巨大,并且在重要的史前文化当中,完全是由中国自己的考古研究人员发现并进行了初步的考古挖掘及研究。可以说,哈克文化是国际古代文化领域研究中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对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自信均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国考古队专家毛铭认为,哈克文明具有世界意义,尤其在中亚地区,它不会单一出现在呼伦贝尔草原,与南西伯利亚、哈萨克、外蒙、中亚锡尔河草原、乌拉尔山脉、高加索等一系列文化遗址存在的文化联系性有待深入的发掘与研究,这属于早期欧亚草原丝路的国际文化概念。
据悉,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同类文化遗存有300多处,这些遗址基本都分布在河流两岸、湖泊周围地势较高的沙丘和台地上。哈克遗址的发现将人类在呼伦贝尔活动的时间猛然推进到石器时代,成为呼伦贝尔人灵魂的根系。
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成立了中国哈克文化研究促进专业委员会。该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大通介绍说,委员会致力于将这一伟大的文化介绍给国人和世界,助力哈克文化研究的专业性,同时帮助民族地区提升区域文化力量,推动该地区的文化、旅游、民俗事业的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