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扫码求关注遇冷 业内:是否安全难识别
2016-01-12 16:04:00
 

  最近,省城济南一些超市门口开展“扫码送礼”活动。然而面对丰厚的奖品,很多人却并不敢扫。由于信息泄露、银行卡被盗刷等现象屡屡发生,一度很火爆的扫二维码送礼品活动现在遭到了冷遇。

  如今二维码出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里。海报、广告单、个人名片……甚至打开个网页都会先蹦出几个二维码来。“推广APP的、公众号的、各种产品的,什么都有。”正在读大二的李佳(化名)说,大学校园里这种扫码活动也格外多。

  然而,和二维码最初出现时很多人“见码就扫”相比,如今这样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市民穆女士最近发现,文化东路大润发门口有营销人员以“借贷宝代理商”名义推出“扫码送礼”活动。穆女士说,现场摆着蓝月亮洗衣液等诱人的礼品。然而,她最终却并没有扫码拿礼品。“现在这样的活动有很多,也不知道真假,我担心有风险。”穆女士说。

  市民小张也表示,自己曾在历山路家乐福超市附近遇到过类似活动。“要求我扫码下载借贷宝的APP,然后再进行注册。”小张说,但自己在注册时发现,不仅需要填写姓名、身份证号,还需要进行肖像认证。由于担心个人信息泄露,小张没有注册,并删除了已经下载的APP。

  李佳说,学生戒备心一般不太重,如果是公众号一般都会乐意扫,也算是帮做兼职同学的忙。但遇到涉及个人信息或者需要绑定银行卡的,大家一般会选择拒绝,即便有礼物也很难“被买通”。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据了解,有的扫码活动的确只是一种推广产品手段,但有些二维码就是真的“来路不明”了。而扫码后遭遇莫名扣费或个人信息泄露的人不在少数。此前,一家媒体曾在网络上进行调查,发现六成以上的人都不会扫码关注,之所以不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担心泄露隐私和银行卡被盗刷。

  是否安全难识别,扫码一定要谨慎

  用户们的担心并不多余。随着二维码的用途越来越广泛,手机用户随手扫码渐成习惯。一些手机病毒开发者趁机也把二维码当成了传播病毒的新战场。

  从事网络安全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李健(化名)说,二维码只是个外衣,其背后往往是一个手机网址或者下载链接。“用抽奖、免费赠送、优惠信息等诱惑一下,很多人就会去扫码,但扫了才发现,二维码背后可能是一个有病毒的网站或者是病毒软件的下载链接。”李健说,因此不加筛选地扫码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但二维码制作起来却并不复杂。360手机卫士安全专家高祎玮说,目前网上有大量二维码生成器类软件,网友可以很方便地将网址链接、病毒安装包等内容转化成二维码,通过QQ、微信、云盘等诱导他人扫描,甚至将恶意二维码覆盖到公共场所的正常二维码上。

  “二维码安全与否很难通过肉眼识别,并且由于制作便捷,二维码数量十分庞大,管理困难。”高祎玮称。

  因此,手机用户加强防范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高祎玮建议,手机用户一定要谨慎扫描二维码,特别是来源不明的二维码更不要轻易扫描。可以通过具有安全扫码功能的安全软件进行扫描,识别钓鱼网址、手机木马等恶意内容,避免手机内隐私泄露甚至支付宝、微信、网银资金被盗。  (记者 万兵)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齐鲁晚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