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仍在重症监护室内接受治疗。何雷摄
中新网重庆1月11日电 (韩璐 何雷)正在读大三的张聪平时身体很好,患上感冒之类的小病总是不管不问。最近,他却因为忽视身体的“小毛病”,半天内连续两次去“鬼门关”。幸运的是,经历了两次心脏停跳、颈动脉搏消失、心音消失后,张聪还是顽强地挺了过来。11日,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胸心外科重症监护室外,张聪的父亲张小兵含着眼泪,期望儿子能度过难关。
21岁的张聪是江西南昌人,平时身体一直不错,有点小感冒通常两三天就会好。据其辅导员王涛回忆说,1月5日,张聪出现心慌、恶心、呕吐等“肠炎”症状,当时以为是“小毛病”,并没有在意。7日下午三点左右,张聪感觉越来越难受,在同学的陪伴下去校医院就诊、输液。
“到了下午6点左右,他一边输液一边和我们聊天,可转眼就昏了过去。”王涛说,张聪急性休克后,校医院的医生马上对他进行了抢救,当时张聪第一次出现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下午6点10分,经抢救后张聪心跳部分恢复,但检查显示其心动过速、血压极低,仍有生命危险。
随即,张聪被紧急转至西南医院急救部。胸心外科和心血管内科医生会诊后决定尽快实施手术。“来院时,病患的病情发展迅速,已经意识模糊、四肢发冷、血压不能测出,经检查诊断为急性重型心肌炎引起的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胸心外科当夜负责手术抢救的吴蔚教授回忆到。吴蔚教授说,急性重型心肌炎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凶险,患者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死亡率很高。
“抢救过程中,患者最需要的是‘时间’。比如张聪的急性重型心肌炎本身是可治的,但在我们治疗过程中,它所引发的心脏停跳等症状就会提前要了患者的命。”胸心外科主任王海东教授介绍说,目前呼吸衰竭、急性气道梗阻、急性心功能衰竭等突发性疾病和急性外部创伤本身是可治愈的,但这些“急病”迅速发展引起的心肺功能丧失、呼吸衰竭就会使患者猝死。
张聪已经有过一次心脏骤停,送至西南医院时已出现第二次停跳,更为严重的是,心肺功能衰竭症状已经越来越明显。“从急救部抢救室转运至胸外科重症监护室,这么短的距离都有极大风险。”王海东教授说,当晚会诊后,胸心外科启动紧急外出急诊手术方案,整个团队携带仪器前往急救部抢救室为张聪建立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支持。7日晚上10点30分,5名医生携带仪器在急诊抢救室完成了紧急手术,“人工心肺”投入使用。
据介绍,该技术是目前国内获批的呼吸、循环机械支持最高级技术。实质是给患者第二个心肺,将患者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血泵、膜肺氧合后再回输入体内的过程,起到部分替代心、肺功能的目的。
“很多年青小伙以为身体不错,很多小毛病‘扛两天’就过去了。但正因为年青人身体免疫强、抵抗力好,如果病毒性疾病冲破了自身免疫临界点,就会出现大爆发,而爆发性疾病更易造成猝死。”王海东教授说,如张聪患的爆发性心肌炎就容易误诊导致猝死。
据医生介绍,爆发性心肌炎的首发症状常为心外症状。通常的胃肠炎、感冒发烧、头晕头痛等消化道、呼吸道、神经系统疾病,一般不会有不能解释的心跳过快过慢、精神极差、明显乏力、面色苍白、头晕昏迷等不良反应,如果出现这类反应,要尽快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