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解放军某团队十三次登上国家科技顶级领奖台(图)
2016-01-11 09:35:00
 

解放军某团队十三次登上国家科技顶级领奖台(图)

创新团队成员正在进行科研探讨。 夏 晏摄

  信息工程大学某创新团队在调整改革中直面挑战把握机遇,十三次登上国家科技领域顶级领奖台—— 三次经历改革 三次华丽转身

  在1月8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一个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奖”的群体——信息工程大学网络通信与交换技术创新团队备受瞩目。这是他们第13次登上国家科技领域的顶级领奖台。获奖归来,该团队领军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感慨地说:“团队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所斩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历次军队调整改革中经受住了考验、把握住了机遇!”

  追溯该团队30多年的科研攻关历程,记者发现他们在科研创新领域的几次重大转折,都与军队调整改革密切相关。上世纪80年代百万大裁军时,一大批部队官兵脱下军装,一些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被迫停止。此时,邬江兴正和战友们研制国内速度最快的分布式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一纸命令,他们的研发任务被调配到其他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抱怨叹息,而是坚决服从调整改革命令,把目光瞄向一个新领域——大型程控交换机。历时6年奋战,他们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某型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彻底打破西方国家长达20年的技术封锁,开启民族通信产业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该型交换机被国人称为“争气机”。

  上世纪90年代末,正当邬江兴团队在程控交换技术产业化道路上高歌猛进时,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军队停止生产经营的决定,这一重大改革举措使团队再次面临考验。他们放弃核心产品专利与丰厚的经济效益,义无反顾地迅速归建。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论证,他们迎着网络潮头再次冲锋,先后研制出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某型高性能路由器和太比特核心路由器,牵头构建我国首个高速信息示范网,在世界上首创基于全IP的全新移动网体系结构,设备性能比国外同类产品高出10多倍,成本却大幅降低。

  勇敢的探索者,从来不惧改革的浪潮。进入新世纪,军队作战样式、指挥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我军建设面临着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历史考验。邬江兴团队响应“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号召,很快把科研方向转到部队信息化建设领域,着眼部队战斗力建设需求实现华丽转身:一项项成果从实验室落户演兵场,直通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最前沿。

  近年来,该团队先后4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8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0余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研发的近百批次技术装备列装部队,在信息战场大显身手。在近期该校开展的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专题教育中,这个团队的奋斗历程成为全校师生拥护、支持和投身改革的生动教材。

  (特约记者杨克功、通讯员刘昂)

  在改革大潮中汲取创新动力

  ■蔡鹏程

  今日之中国军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整体性、革命性改革。在汹涌澎湃的改革浪潮中,机遇与挑战相伴而生。能否成功应对挑战和考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是每一名改革参与者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信息工程大学网络通信与交换技术创新团队的实践告诉我们,那些善于在改革大潮中汲取创新动力的探索者、奋楫者,才能牢牢抓住改革带来的发展机遇。

  我军当前的这场改革,是结构重塑的过程,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修修补补,也不是简单的员额增减,触及利益之深、影响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可以说,全军上下都已置身一场深化改革带来的时代大考。改革当前,勇于担当者看到的是希望和机遇,汲取的是开拓奋进的动力;目光短浅者念念不忘的是局部和个人的固有利益、感受到的只是改革带来的痛感。前者乘势而上,后者患得患失,其结果可想而知!

  信息工程大学创新团队在三次调整改革中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一次又一次创造科研创新的卓著业绩。他们的成功经历,对于今天的官兵如何看待改革、如何投身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解放军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