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朱青生:艺术界自身发展和变化已成为社会发展动力
2016-01-11 08:35:00
 

  关注事件:当代艺术展览

  核心观点:艺术界自身的发展和变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当代艺术到底有多“火”?在2015年的数据尚未出炉之前,我们不妨借鉴一下2014年的数据。2014年一整年,只有8天没有当代艺术展览开幕,最多的一天(9月21日)有71个当代艺术的展览开幕!这样的结果对大家来说都有点始料未及,连调查的主导者、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都忍不住感叹,“中国当代艺术规模之大,超出想象,更不是任何一个研究者、策划人能够通盘了解并加以解释的。”

  2015年年底,一个名为《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14》的展览开幕,该展览以2014年全年3000件左右艺术界的事件、10000余篇发表的文献、几千位艺术家的活动档案为根据进行甄选,集中呈现了选入年鉴著录的艺术家的年度最具代表性的37件作品。从总体看,年鉴展的形式包括了架上绘画、影像、装置、行为记录等,展品的原材料也是多种多样,废旧报纸、镜子、铁丝网、旅行箱、健身器材等等,无不可以搬到美术馆和画廊,用以表达思想、表现观念。而不可否认的是,这37件作品一定是在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的层面上起到了真正的作用,否则也不会入选。那么,当代艺术的概念该如何界定?尤其是在材料和媒介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新的艺术形象比比皆是,而当代艺术和其他门类之间的界限也越发模糊。而业内自然也是特别关心当代艺术的问题,几乎每一次研讨会,不管大小,也不管议题是中国画还是油画,都要与当代艺术联系在一起。当笔者把“何为当代艺术”的问题抛给朱青生时,他却意味深长地说:一切艺术,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当代艺术。

  之于当代艺术,2014年也的确是一个极其特殊的转折点,在这一年中,第九届全国美展开辟了实验艺术展区,教育部将实验艺术列入艺术院校专业目录。从此,当代艺术成为中国艺术教育的规定学科之一。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1984—1985年现代艺术运动以来,中国的当代艺术终于完成了从自发探索到被国家体制接受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今天看来如此的平静和当然,但是这里面包含着中国艺术性质的变化,这种转移预示着中国文化已经从一个传统文化悄然向现代文化发展。正如朱青生所说,艺术界自身的发展和变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与创新社会和创业的国策相对应的精神动力是现代艺术,而不是传统艺术。”

  张硕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晨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