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沙伊外交危机走向何方
2016-01-09 07:28:00
 

  ■本报驻德黑兰记者 周戎

  随着1月3日沙特阿拉伯宣布与伊朗断交,一些与沙特关系密切的穆斯林国家如巴林、苏丹也纷纷与伊朗断交。一些国际舆论担心,沙特与伊朗之间会不会爆发军事冲突。几天来局势的发展,沙伊外交危机的未来走势越来越明朗。

  首先,沙特与伊朗之间不太可能爆发军事冲突。沙特与伊朗、土耳其和埃及同为中东举足轻重的地区大国。就武器装备而言,沙特拥有的美式战机、火炮、导弹无疑是最先进的。但就军事能力来说,沙特又是最弱的,虽然拥有20万军队,但其在也门的战绩令人不敢恭维。而伊朗不仅拥有60万武装部队,而且还有12万能打善战、在伊拉克叙利亚战场上屡建奇功的革命卫队。从作战能力、经验、士气而言,沙特与伊朗都不在一个数量级。

  沙特胆敢与伊朗叫板,完全是因为沙特是美国的铁杆盟国。而此次沙特与伊朗断交却是没有事先与美国沟通好的“鲁莽”行动,从危机爆发后美国和其西方盟国的立场看,他们都希望此次危机尽快过去,息事宁人而不是火上浇油。同样伊朗议长拉里贾尼虽然视察了伊朗导弹军备库,但也只是秀肌肉,对沙特进行威慑,并非准备先发制人。伊朗虽然不惧怕与沙特作战,但的确并不必要,因为伊核协议尚未最后实施,如果此时两国发生任何军事冲突,伊核协议的成果就将付诸东流,伊朗将重回受制裁老路。

  但沙特空军对伊朗驻也门大使馆的空袭,不仅使此次危机再度升级,而且基本终止了双方继续谈判的可能。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沙特与伊朗之间的外交关系难以恢复。尽管如此,伊朗与沙特交战的可能依然很小,伊朗对沙特的空袭做了到位的谴责,但又相当克制,也反映出伊朗不想与沙特“热战”的心态。

  其次,沙特也不可能成功组织针对伊朗的伊斯兰国家联盟。虽然巴林和苏丹、吉布提等国先后与伊朗断交,但这对于伊朗在外交上损失不大。海合会的阿曼已明确表示,不与伊朗断交;与伊朗有密切经贸关系的阿联酋只是降低外交关系的规格;科威特和卡塔尔也只是召回了驻德黑兰的大使,其对沙特的支持没有达到令沙特满意的程度。沙特期待已久的土耳其和埃及也没有对其提供支持。土耳其外交部在一项声明中称,“我们已经废除了死刑,我们不能支持沙特处死奈米尔教士的行为”。埃及虽然对火烧使馆一事表示谴责,但只停留在维护国际法尊严上,这两个中东大国均未表示要断绝或者降低各自与伊朗之间的外交关系。沙特在南亚的盟国巴基斯坦的立场则是和事佬,巴外交部称,“不希望看到两个穆斯林兄弟关系紧张和兵戎相见”。而其它伊斯兰大国如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都没有表态。

  然而,沙特与伊朗的外交危机仍有外溢效应。先看中东小国黎巴嫩。黎巴嫩最近一年多以来一直没有总统职务,围绕着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与沙特支持的黎巴嫩逊尼派政党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而沙伊断交将会导致这场冲突升级。再看叙利亚。本来叙利亚和平进程在美、俄相互妥协之下已有了眉目,但由于沙伊对立,即使有关叙和进程在1月中下旬复会,叙反对派与叙利亚政府达成以及维持停火协议的难度陡增。而伊朗支持的伊拉克什叶派民兵与沙特支持的伊拉克逊尼派部落武装历来势不两立,沙伊外交危机的外溢效应必然蔓延到他们身上,以什叶派为主导的伊拉克政府与沙特之间恢复正常关系的努力也会因此而打折扣。也门是沙特与伊朗之间长期进行代理人战争的主战场。随着沙伊危机的发酵,伊朗支持的也门胡塞武装与沙特支持的也门总统哈迪的武装之间的停火协议也将不复存在。而人们担心的中东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教派冲突很可能表面化,沙伊危机的延续还可能给处于颓势的“伊斯兰国”以喘息之机。中东各个反恐国家之间的关系越是紧张,则“伊斯兰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也就越大。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文汇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