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北京的寒夜里,大雪纷飞;我在南京的艳阳里,四季如春……@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你能想象,这样一条卖萌的文字是出自一所高校的官微吗?
曾几何时,在老百姓眼中“国家单位”从来都是高高在上的,之所以给百姓留下这样的印象是因为这些单位在公众面前总是一副“严肃”面孔,不少网民曾提出希望政府的官网“放下身段”。
改变在教育系统出现了。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以不可阻挡之势闯进了人们的生活。一些教育系统的“网络问政”逐步向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以及其他政务新媒体形式上转化和拓展。一大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纷纷跨进新媒体“江湖”,开通微博、微信,让曾经炫酷时髦的“双微”平台逐渐成为教育部门的“标配”。
据统计,目前32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开通“双微”的共17家单位,占比达53%。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开通 “双微”的有73所,占97%,其中官方微信开通率100%。新华网2015年发布的《全国教育系统政务新媒体集群影响力报告》显示,全国教育系统政务新媒体在全国所有职能系统政务新媒体中,在应用性和趣味性方面独树一帜,成为最有创造力的组成部分之一。
图解、直播
接地气才能更有影响力
“早上6点30分,19年一直坚守山区教学点的原子朝老师开始准备自己的早饭;
“7点15分,北京劲松职业学校的向军老师开始准备实训课;
“8点,上海特教学校校长张洁华已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
2015年教师节期间,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博“微言教育”用微博直播了5名基层教师的24小时,以此种特殊方式告诉公众,教师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并向所有工作在一线的教师致敬。
教育部新闻办新媒体账号“微言教育”在2013年1月1日开通官方微博,当年的12月开通了官方微信,第二年5月便相继入驻搜狐、新浪、人民日报、今日头条、网易等新闻客户端,逐步实现新媒体的全覆盖。
其实,形式上的全覆盖只是实现影响力的一个条件,更加关键的还在于内容的呈现上。
如果仔细阅读一下 “微言教育”, “一图读懂……”“……15问答一览表”“……要做好的3件事”等字样随处可见,过去长篇大论的政策发布几乎全部改用了直观的图解、漫画等方式。
其实,教育政务新媒体因其背后就是权威的行政管理部门,其发布的信息已经拥有了权威、可靠等天然优势,如果在传播方式上更接地气,那么其影响力的增长也会成为必然的结果。
2014年年底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文件出台时,“微言教育”第一时间在“两微一端”发布独家图解,很快占据各大网站头条。
据悉,以“微言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系统官方微博微信联盟已经成立。如今联盟成员已达200家,包括22家省级教育部门及直属单位、38家地市教育部门、79所部属高校、53所省属高校和8家教育部直属单位。在教育官微联盟的影响促进下,一些地方教育政府新媒体分盟已在筹建。
不讲官话、权威发布
让官微成为“被需要”的发布渠道
阅读量达到10万+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