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浙江一古村系陶渊明后裔聚集地 梁思成曾在此考察
2016-01-05 14:58:00
 

  从武义县城出发往南约20里,忽然有高山阻挡,穿过一个山洞,只见丘陵无数,再往前走约两里地,突遇一大村落,名叫陶村,是陶渊明后裔聚集地,梁思成和林微因曾来此度蜜月。

  通往陶村的情形,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何其相似。有意思的是,陶村与一洞之隔的另一村,乡音大不同,一般老百姓,根本听不懂对方的话语。

  陶村上千户人家

  有71个姓氏

  陶村是桃溪镇镇政府所在地,常务副镇长刘根云告诉记者,陶村共有1350户人家,是武义县最大的行政村。全村有71个姓氏,其中陶姓人口约1700人,占三分之一。

  查阅陶村的族谱,却没有记载其祖上因何到此。

  村里70岁的陶焕弘老人自称是陶渊明的第57代孙,他讲述了一个代代相传的故事,“据上代老人讲,南宋时,我们陶氏的始祖叫陶善,被陶村一余姓人家看中,被招为女婿,陶善便定居于此。”

  老人说,陶渊明有5个儿子,其中一支到了江南,定居丽水。陶善就是从丽水到了陶村做女婿,他曾当过南宋政和年间的大理寺评事(相当于现在法院的案件审理人员)。

  翻遍家谱,均不见记载陶善为何来此,或许与做上门女婿有关。

  村民告诉记者,陶善到来后,看到村周围群峰环绕,丘陵绵延,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村居五山中间,有五龙抢珠之形胜,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他在贯穿全村的小河边辟出一块地,种植桃树,美其名曰“桃花园”,至今仍有古桃树。可见,桃溪镇的得名,与此有关。

  陶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姓氏来此定居,这或许与陶渊明的性情有一定关联,“陶姓人对外氏非常宽容大方。”56岁的村民陶郑伟说。

  陶氏后裔并非都是文弱书生

  也有“金刚怒目”式人物

  陶村共有六座宗祠,同处一村,蔚为大观,十分罕见,并由此形成了一种特别的“祠堂文化”。

  江南的宗祠前,往往讲究没有遮挡,两门相对是绝对不许的。但在陶村,建在后山脚的邹、郑两祠堂,门对门,两祠仅隔约30米,却相安无事。邹氏宗祠两边侧门,还分别题着“美其美”、“亲其亲”,引人深思。

  对全村古建筑了如指掌的陶焕弘,自家老屋建于清光绪年间,坐西朝东,很有气势。边门上有横批称“五柳遗家”,中堂称“五柳堂”,这既表明家风志向,又与陶渊明连上干系(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

  或许是崇尚“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境界,陶焕弘把“五柳堂”改成了“爱菊堂”,堂内住着3代人,近50人。

  陶氏后裔并非都是文弱书生,生于1870年的陶建勋,自幼爱武习艺,拜陶村武举人郑树标为师,喜用大刀、剑、千斤石练武。清光绪二十年(1895)中武举人,次年中武进士,钦点花翎侍衙,派乾清门行走侍卫。

  所以其居墙上有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赠送的条幅:“秀名满江国,芳声腾海隅。”现存的遗物还有:武进士头像、一对圈椅、一对茶几、一张石床、三块千斤练功石以及一把宝剑。

  从中看出,陶渊明的后裔,不限于世代消极避世、洒脱悠逸地生活,也有“金刚怒目”式的人物,陶西宗祠一脉中就有23人进入仕途,也是有力证明。

梁思成和林徽因曾来此度蜜月

  实为考察古建筑

  1934年,新婚不久的梁思成和林徽因曾专门来到陶村,名为度蜜月,其实是测量古建筑,为《中国建筑史》准备材料。

  陶村有建筑延福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福寺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原名福田寺。现存建筑以中轴线排列为山门、天王殿、大殿、后殿和两侧厢房。殿间有长生池,殿后有石涧井。

  “此大殿实为罕见之孤例。”梁思成在书中如是说。延福寺为江南已发现的元代建筑中最为久远的珍品,殿方形,分五间,重檐歇山顶。殿内柱为棱形,侧脚有防震功能。平梁与金柱之间加弓形月梁,起搭牵作用,此法开江南弓形梁之先声。

  延福寺四周墙壁绘山水壁画和行草书作品,多为明代佳作。

  “1934年,梁思成和林徽因来这里考察并居住了9天,留下了不少珍贵的影像资料,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传说。”陶郑伟说,他们夫妇当初留影的场景基本如初,没有变动。“9天时间,说短也短,说长也长,关于两位学者的故事还是留存不少。”

  翻阅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里面至少两处提到这个深藏在浙中腹地的陶村。

  在另外有关书籍里,甚至有林徽因在延福寺大梁间微笑的照片。

  本报记者 杜羽丰 文/摄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钱江晚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