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解码德清美丽乡村2.0版:生态基因唤活美丽经济
2016-01-01 14:00:00
 

解码德清美丽乡村2.0版:生态基因唤活美丽经济

美丽乡村 田园“五四”.德宣摄

《家住吴越山水间》——劳岭水库朱伟摄

  中新网杭州1月1日电(高怡 王梦瑶 赵方正)终其一生,人都在通过变革寻找存在的价值,村庄也亦然。如今,在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位于苏杭之间、天堂正中的浙江德清县,不断捕捉美丽经济,绘制成美丽乡村2.0升级版秀丽画卷,成为又一个倾听“两山”故事的好去处。

  正如德清县委书记项乐民所说,德清紧紧围绕放大原有优势、打造新的优势,创新战术打好“组合拳”,转型升级有声势、有力度、有成效;擦亮美丽乡村“金名片”,真正把“两山”重要思想践行得更鲜活、更生动、更扎实。

  美丽风景绘制生态新画卷

  “参差楼阁起高岗,半为烟遮半树藏,百道泉源飞瀑布,四周山色蘸幽篁。”从莫干山脚的瘐村看开去,德清的土地上,乡村“焕”新颜,老房子变成怀旧风的洋家乐,硬化后的乡间小路干净畅通,村民享受着青山绿水下的生态福利……大家心中的理想山水、秀美家园由梦想照进了现实。

  “埏埴居人业,鱼樵隐士图。”2014年11月,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在德清召开时,浙江省委、省政府对德清“两美”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2.0升级版的德清美丽乡村建设更是广为人知。时隔一年,在2014年度首次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村村普查工作中,德清县普查成绩为8.8分(满分9分),在全国2800多个县市区旗中位列第一,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回顾发展历程,2.0升级版的德清美丽乡村画卷成图于生态上的敢为人先,着墨在十多年的摸索治理间。

  早在2001年,德清便开展了以农村“五改一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建设工程,随后又在浙江率先建立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自此始,德清对于全县环境保护的求索与治理“落子成局”,一套整治的组合拳打得结实有力。

  城乡环境管理首先出拳,实现了小垃圾的大革命。德清创新实施的“一把扫帚扫到底”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模式,由城乡环卫发展公司对全县域内集镇、村庄、河道、道路及绿化,实行保洁、收集、清运、处理、养护“五统一”。实施四大类垃圾简便分类,推广可堆肥生活垃圾和废弃秸秆等农业生产垃圾的循环利用,城乡垃圾收集覆盖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均达到100%。

  农村污水治理这一拳也打得坚实有力,实行“一根管子接到底”。生活污水处理池给村民带来了很多便利。它一端连着村民家里的厨房、厕所,一端连着屋外的污水处理池。

  “有了这个污水处理池,村民家的污水、泔水再也不会乱排,房前屋后可干净了,既环保又节约!”德清县武康镇五四村原村委会主任郑小兴自豪地介绍。

  在不远处的筏头乡勤劳村更是一派生机,通过农村污水治理,村内水清鱼跃、再加上路旁竹影婆娑,颇有“世外桃源”的意境。

  然而,在筏头乡勤劳村党委书记黄立忠的记忆里,曾经的勤劳村偏僻而闭塞,漫山遍野的毛竹是村民靠山吃山的唯一出路,8840亩的竹林让这个山中小村成为当地竹拉丝产业的发祥地。

  筏头乡副乡长沈耀腾回忆,竹拉丝厂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好。为了保持竹子干燥,双氧水被大量应用。“很多时候我们就直接将污水处理排进河里。那些年,河里的鱼虾都消失了。”黄立忠感到十分痛心。

  为了拯救不容乐观的生态,勤劳村壮士断腕,将相关企业全部关停、外迁,整治河道,截污纳管,还将拉丝厂拆后的场地复垦,种植绿色苗木,走生态环保之路。

  勤劳村成为德清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更彰显出德清生态画卷的独特魅力。如今,德清通过组合拳,全力打造乡村美丽、三农活力、农民幸福的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实现了从整治环境卫生到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的阶段性跨越。

  青山伴秀水,农村变景区,隐藏于山水之间的美丽乡村正在成为德清新的名片。德清更是将一些美丽乡村“串点成线”,依托几十家风格迥异的“洋家乐”,打造了一条“环莫干山异国风情观光带”。每到周末,莫干山都会迎来一批“骑行者”,沿着这条风光带,一路风景尽在其中。

  据德清县农办副主任姚建强介绍,德清目前正着力打造“田园城乡”的大景区概念,在建设过程中挖掘地域文化和生态资源,打造中东部历史人文观光带、防风湿地观光带等几条不同特色的景观线,让“山外的来客”赏到了藏匿于“深闺”中的美景。

  “山水吾乡好,清妍两字题。”曾经的江南清妍地,如今已化作一片天蓝、地净、水绿、村美的德山清水。

  美丽经济盘活乡村财富源

  如今,德清的生态环境早已名声在外。盛名之下,德清美丽乡村的“升级版”,早已不囿于山水美、农家美,而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转变思维方式,探索创新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紧追世界脚步,着眼于将生态优势如何转化为惠民财富,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发端于此的洋家乐便是一张金名片。

  “老房子也能生出金蛋来。”说的是德清县莫干山镇劳岭村的民宿产业。一些正在兴建之中的民宿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起源于德清的高端民宿“洋家乐”消费群体定位在高端白领和外国游客,产生的经济效益高,游客每天人均消费1500元左右,成为优美生态环境转化经济效益的范本。

  作为洋家乐的发源地和集聚地,劳岭村年接待游客逾10万人次,在民宿业态的焕活经济的进程中,农民增收方式层出不穷。

  2007年,南非客商高天成看中劳岭的好山水,在劳岭开办了首家民宿。村民何利琴是第一个租房给高天成的户主。“真没想到老房子能这么值钱!”何利琴说,当年她的房子收了每年1万元的租金,如今随着民宿产业在村里的兴起,户均年租金已经涨到了6万元。

  据德清县旅游部门统计,目前,德清西部山区农房出租均价达到每年每户3.5万元,最高7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83亿元。

  劳岭的村民们,除了当房东,还有不少人自己创业当老板,回到村里的祖居经营民宿。据介绍,洋家乐的业态发展之后,有意向的本地企业家也往此方向投资,一方面说明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说明基于生态的业态发展好,市场前景广阔。

  凭借德清这抹绿,不少农民同样赚了个盆满钵溢,山里的瓜果、土酒、茶叶都成为客人争抢的绿色好礼。德清莫干山西坡山乡度假酒店运营总经理刘杰向记者介绍,在村里,许多阿姨一年卖茶叶都能卖十几万。

  除了出售特色产品,还有不少农民将这种从德清当地长出来的产品和服务现学现用。“像我们对面的深山居,之前老板娘的妈妈在我们这里上班。她回家把瓷砖敲掉粘黄泥上去,再把在外打工的儿媳儿子叫回来,自己做了民宿。年轻人回来了村里面的活力就有了。”刘杰表示。

  “洋家乐”激活了乡村,当地农民致富的业态也更加丰富。在风景中赚钱,德清人思维也实现了新跨越。曾经在上海等地打工的村民胡慧芳,由于难以忍受高昂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选择回到德清,在民宿中做管家。

  靠生态吃饭成了德清农民致富新选择。基于美丽生态的高端民宿不仅仅给劳岭村带来丰厚的收入,还影响着远近的邻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归至昔日宁静的小山村,在乡在土的农民越来越多,村庄散发出新活力。

  在德清,美丽乡村建设的“美丽成果”,正在转化为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伴随其改变的还有千年以来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间刻度:深夜还敲着键盘,通过网络图文并茂展示客房、农副产品、经营特色等开展营销,接一笔一笔订单。据了解,今年以来德清电商的零售额已突破22亿。

  为了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德清县委、县政府已明确鼓励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德清农村正快速融入互联网时代,现代科学技术为农民增收带来直接福祉。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同样分享到现代技术带来的红利。2012年开始实施的3830精品工程将目光瞄准了基于土地流转而发展迅速的高效农业上,实现了亩产“千斤粮、万元钱”,种植大户们靠土地流转致了富。“全县76%的土地流转到大户手中,他们拿来搞种植、搞养殖。”提到高效农业带来的丰厚收益,姚建强十分自豪。

  美好生活折射浓浓幸福感

  美丽乡村建设关系到千家万户,它的落脚点最终集聚在一个个村民的幸福感中。

  项乐民表示,要率先打造美丽德清2.0升级版,就要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全力做好中心城区品质化提升、小城镇特色化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深化等三篇文章,努力让农业更优、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曾经两极分化严重的德清县城和农村,也在建设中逐渐缩小着发展的差距。

  如今,德清已无传统意义上的农民。

  德清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只需鼠标点点,村民不仅可以在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的电子屏发布、寻找信息,还能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比价”,城乡二元结构的“开山炮”在德清被打破,进一步盘活沉睡资产。

  此外,“先确权、再户改”的户籍制度改革真正实现了农民“留乡”或“进城”的自主选择权,保留农民原有权益,打消了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城乡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等举措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得实惠、享幸福,在德清一片锦山秀水之下,“德文化”的彰显让口袋已经富裕的德清村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近年来,德清坚持“全民参与、惠及全民”的理念,以“德治”为原则,坚持典型引路,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百姓设奖奖百姓”等道德现象促进德清形成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

  例如,通过“孝敬父母奖”的激励,不仅村风民风得到明显改善,还在德清城乡刮起阵阵尊老敬老新风。而在“天荣环保奖”设奖人朱天荣老人的带动下,老百姓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已有4000余人次获奖,环保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壮大,参与环保的小卫士就达数千人。

  德清人民的幸福感还收获自精神文化大餐。如今的德清,农村建立了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全覆盖,“文艺、电影”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等特色文化活动络绎不绝呈现。农民过起了让城里人向往的生活。

  “以前,要看高雅的演出都要赶到省城,现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国家一级演员的精湛演技,这份精神大餐令人难忘。”来自乾元镇的越剧迷沈亚琴,拿着《德清嫂》的演出节目单,指着上面的演职员名字说。

  正是勤劳的德清人民亲手绘制出了2.0升级版的德清美丽乡村画卷。80多年前上海十里洋场各界名流常常云聚莫干山的盛况,似乎又在重现。不同的是,当年聚集点是山上的别墅、教堂,今天,却是在山下的村落农家。

  “不是全无最佳处,何窗何户不清妍。”如今的德清,也将挥别“十二五”,迈步“十三五”。“未来五年,德清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更高水平新崛起’,‘着力建设国际化山水田园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项乐民如是说。

  德清,这片曾让著名文学家杨万里驻船咏赞的德山清水,正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它新的活力与生机。(完)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