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华文教育:规模水平有进展 旧忧新愁仍待解
2016-01-01 09:10:00
 

华文教育:规模水平有进展旧忧新愁仍待解

图为意大利中意国际学校暑期班合影。来源:浙江省侨联网站

图为阿根廷三语学校课堂教学场景。 来源:阿根廷华人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华文教育一直高度重视,在教学、教材、教师培训等方面都给予了全力帮助。国侨办将“加快华教发展”列为八项惠侨计划之一,旨在全面提升海外华文教育整体水平。

  目前,全世界已有约2万所华文学校,数百万华裔学生在校接受华文教育。新形势下,华文学校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同时也面临重重挑战,想要“落地生根”还需努力。

  融入与变化

  华文教育的发端至少可回溯至300多年前印尼华人创办的“明诚书院”。早期的华文教育多为台湾移民开办,使用繁体字教学。随着大陆移民的增多,教授简体字、普通话的华文学校越来越多,海外华文学校正不断向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方向转型。

  如今,随着世界范围内“中文热”持续升温,不少非华裔人士也热衷于学习中文,华文学校的教育对象由华裔子女扩展到所有爱好中文的人士,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华文教育在海外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

  “‘融入主流’是目前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明显趋势,”北京华文学院李嘉郁教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很多华校已经成为所在国学校的组成部分,被纳入当地国民教育体系,而在其他国家,华文教育与主流教育接轨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融入主流”使得教育对象变得国际化。以东南亚华文学校为例,在众多的全日制华文中小学和幼稚园中,非华裔的学生一般占30%左右,50%以上的也不鲜见。

  在其他国家,即使尚未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华文教育对象依然逐渐多元化。日本横滨山手中华学校校长张岩松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介绍,目前在校的日本国籍的孩子占70%,中国国籍的孩子占30%,也有很多纯粹的想把孩子送进学校学习。

  与此同时,中文和中华文化也不再是仅有的教学项目。很多华文学校出现三语教学且多语并重的情况,而在一些华校,中文已经不再是教学媒介语,华文教育变成比较单纯的华文教学甚至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外语教学”。

  如日本横滨山手中华学校,这是一所著名的华侨学校,学校同时教授中文和日文,使用的教材也分为中文系教材和日文系教材两部分。“我们除了教中文以外,还有中国地理、历史以及文化,也有日本小学与初中的课程。”张岩松介绍说。

  “旧忧”与“新愁”

  海外华文教育蓬勃发展的势头遮掩不住各种困境与问题。在新形势下,“旧忧”未散,“新愁”又至,想要进一步发展,还需跨越重重阻碍。

  除了华文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缺乏合适的华文教材之外,资金不足,是困扰华文学校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海外华文学校多是非营利性质,收入除学杂费之外,主要依靠华人社区和团体、所在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的拨款以及个人或商铺的捐助。

  “100多年来,学校一直在赤字经营,收上来的学费不足以抵消学校各项开支,剩下的都需要华侨华人的捐助。”张岩松说。

  据马德里华侨华人中文学校校长叶玉兰介绍,整个西班牙大概有30多所中文学校,教育设施都比较简单甚至简陋。有的自己买下小面积地方把它隔成教室,有的甚至连通风的窗户都没有,更不用说电脑等多媒体设备了。

  此外,资格问题也是华文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张岩松表示,学校按照日本的教育法被歧视性地归类为“成人技能培训学校”,不被正式承认,也无法享受日本国民教育相对应的待遇,如教科书免费、捐款免税、日本学校学生的保险等,这对学校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随着华文教育的发展,“旧忧”未去,又添“新愁”。

  “学生的低龄化和土生华裔儿童的增加是华文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李嘉郁说。由于文化背景、汉语基础和汉语领悟能力等方面的差别,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已经不再适合,教学方法亟待转型。

  大量中文学习班、补习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使得教学质量和效果堪忧。“华文学校正变得商业化,很多人认为华文教育是赚钱产业从而想‘分一杯羹’,许多没有教学经验的人都成了老师、校长,造成空前未有的不正常竞争。”叶玉兰担忧地表示。

  应对与希望

  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首先需要着重解决海外华文学校所面临的师资、教材和教法等迫切而具体的问题,改善教学环境,规范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除了师资、教材以及资金等方面,国家也应关注海外华文学校在教学、经营及管理等方面规范化的需求,注重借助国内华文教育院校的力量,提供国内人才、资金的支持。”李嘉郁说。

  对于海外华文教育“融入主流”的趋势,张岩松表示,并不希望华侨学校纳入当地的教育体系:“如果变成日本国民教育,要保证的中文课时和中国文化学习的比例就会受到严重限制,师资情况也会受到日本限制,从而失去了华侨学校的特色。”

  但不可否认,推动海外华文教育的“本土化”转型却是必须的过程。这不仅能解决部分教育经费的问题,而且可以提高华文学校的合法性地位,增强华裔青少年学习中文的积极性。

  如何在保持华文学校特色的基础上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李嘉郁教授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她认为,思路之一是统筹华文教育与孔子学院的资源配置,发挥各自优势:“华文教育与孔子学院是国家形象建设的一体两翼。作为国家支持的孔子学院,资源丰富;而华文学校历史悠久,根基深厚,立足华人社会,具有熟谙当地形势、办学经验丰富等天然的优势,二者之间有着相当强的互补性。”

  “华文教育虽然越来越受到欢迎,但实际上面临的形势依旧十分严峻,解决困难需要长时间深耕细作。”张岩松说。

  叶玉兰则表达了自己的希望:“国家应该深入了解调查,注重教学质量,加强管理,使海外华文教育能朝着正规、正确的方向发展,真正做到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海外进一步发扬光大。”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