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津扬两地传承人与冯骥才纵论非遗传承
2015-12-30 21:18:00
 

津扬两地传承人与冯骥才纵论非遗传承

扬州非遗项目展示——扬州剪纸。张道正摄

冯骥才与雕版传承人交流。张道正摄

  中新网天津12月30日电 (记者 张道正)中国(扬州)非遗项目传承与发展论坛30日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办。论坛以“扬州非遗”为主题,保护和传播中国民间文化的领军人物冯骥才与来自来扬州的园林营造、扬州刺绣、广陵古琴、雕版印刷、漆器、扬州剪纸、毛笔等七个非遗项目的15位传承人及专家,与天津杨柳青年画、老美华等非遗项目传承人齐聚一堂,围绕扬州非遗的历史脉络、文化特性、发展现状展开对话、交流。

  今年是扬州建城2500周年,扬州自古人文荟萃,是钟灵毓秀的富庶之地,优渥的地理环境与人文基础为扬州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座谈会上,扬州非遗保护中心名誉主任管世俊介绍,据统计,扬州现拥有3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另有19项国家级非遗、46项江苏省级非遗以及202项扬州市级非遗项目,是国内非遗保护的重镇与富矿,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精致扬州”淡出公众视野,其文化一度被边缘化,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遇到困难。

  “扬州虽然城市不是很大,但却是一个文化大城,2500年的城市文化一脉相承。”冯骥才在主旨演讲中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呈现是变动的,每代人都有高手才能把经典传承下来,如果没有好的传承人,精华就丢掉了。“今天看到扬州的这些非遗技艺,它的精华还在,我觉得难能可贵。”

  冯骥才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应该着重做四件事。一是理清家底,整理建立文献和实物档案;二是保住经典,要理清什么最有代表性,什么是经典;三是保证传承,民间文化的生命就是传承,如果传承终端,民间文化也就消失了;四是要发扬光大,但这种“发扬光大”不能是完全为了迎合市场,还必须了解艺术的特征和精华所在。

  作为土生土长的扬州企业,主营从事园林设计、开发的江苏好东方集团视挖掘、保护、传播扬州非遗文化为使命。自2009年开始,对部分扬州非遗项目展开生产性保护,组织专家发掘整理、传承推广扬州非遗项目,并出版多部专著。

  从2015年开始,好东方集团带领非遗传人和非遗项目走出扬州,于2015年11月组团赴法国参加第21届巴黎(卢浮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同年12月在上海朵云轩推出“江南阆苑东方流韵”扬州非遗文创产品展示会。好东方集团董事长徐军洪认为,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要通过产业化和市场化来实现“造血”,而不能单靠政府来“输血”。如何打通非遗项目以及非遗衍生品与现代人之间的任督二脉,好东方集团正在破题。

  通过非遗传承人与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探讨,为切实提高南北两地非遗的传承水平,推动非遗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帮助。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天津文化产业协会会长曹秀荣,天津市文广局、市非遗保护中心、市非遗保护协会等有关负责人,及来自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的教授、学者出席了座谈会。(完)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