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6家公司四季度获大股东增持,机构认为,近期并购举牌不断,体现了资本的信心
今年7月8日,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公告,即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这一禁令将在2016年1月8日到期,有机构统计,1月上市公司股东及高管潜在解禁规模在1.1万亿元左右。
不过,交易人士认为,市场所担心的大规模减持,未必出现。禁令后续是否会有新政出台、解禁规模、减持规模,以及哪些行业和个股将承受潜在抛压,成为当下市场的焦点。
1月解禁规模1.1万亿
据中金公司研报,考虑今年7月8日至明年1月的解禁总规模(1.55万亿元),并排除其中的因禁令期间增持所以不能在1月减持的规模(约1400亿元)以及不受禁令限制的小股东(约3200亿元),测算1月来自于大股东和高管的限售股解禁规模为1.1万亿元左右,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5.2%;一季度大股东和高管的解禁规模接近1.5万亿,占自由流通市值的7.1%。
其估算,若无任何对冲,1月份禁令到期后市场将直面至少1500亿元以上的减持压力。估算一季度的净减持压力在3500亿元左右,占自由流通市值的比例约1.6%。
大规模减持概率不大
最近市场震荡下行,缺乏赚钱效应,有投资者归因于“解禁压力大”。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每年年底到次年春节前,是A股传统清淡期,不能认为目前市场的不振是减持潮将来造成的。此外,理论减持规模和实际减持规模,存在极大的距离。
市场人士认为,近期市场并购举牌不断,其实体现了资本对市场前景的信心。统计显示,7月1日至12月15日,A股公司获大股东增持的市值合计逾3000亿元,排除7月维稳因素,有476家公司在四季度获大股东增持。从历史情况来看,股东更倾向于在市场“亢奋”时期减持。种种迹象显示,大规模减持潮难现。
中金公司认为,不排除监管层将有相应政策出台,来减缓或对冲减持压力,如制定规则限制减持的规模和速度、安排预备资金对冲减持压力等,也不排除限制减持政策会延期。
解禁高峰后或见顶部?
尽管限售股解禁不是影响市场走势的决定性力量,但从历史数据来看,解禁高峰与市场见顶之间存在着微妙联系。
2008年以来解禁出现明显峰值的月份主要有2009年10月、2010年11月、2013年7月、2015年5月。从解禁高峰当月走势来看,各指数涨跌互现,并无明显规律。
但解禁高峰之后往往伴随着市场顶部的形成。其中,2009年10月,市场普遍上涨,但随后两个月内反弹顶部形成。2010年11月的解禁高峰同样伴随着当年3000点顶部的形成。
此外,2015年5月,市场迎来巨量减持,但牛市的高歌猛进之下,当月走势仍然非常强劲。不过这也恰恰成了牛市顶部出现的预兆,6月A股随即陷入大跌。
建议回避三类个股
在减持禁令期间,限售股解禁的上市公司共有524家,剔除解禁股数占总股本比例小于5%的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个人的公司,有120家公司可能在禁令解除后遭遇减持。剔除1月仍受限于“不减持”承诺的公司,包括7月以后大股东增持过的公司,有31家公司减持压力较大。这些公司具有以下特征:一、解禁限售股占总股本比例大于20%;二、实际控制人为个人,个人股东减持冲动更大;三,今年累计涨幅超50%,产业资本高位减持的意愿较强。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从整体定增市场来看,2016年解禁压力尚可,房地产、化工、公共事业等行业解禁压力较大,家电、旅游、计算机、传媒解禁压力较小。华西都市报记者朱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