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马尚田
老马价值观,有腔调的财经杂谈。
元旦马上要到了,都说新年新气象,可这一次,预计元旦当天北京五级重度污染,看来还要继续“捉迷藏”、“躲猫猫”。
一个问题一直萦绕于心,骨鲠在喉,国家投入那么多的治霾资金到底哪里去了?就在不久前,环保部发文督促燃煤电厂改造,落实电价补贴政策。媒体最新报道让人大吃一惊,国家对燃煤电厂实行超低排放补贴,每年要多支出上千亿元治霾资金。超低排放成本巨大,但减排空间有限,补贴大多流入五大国有发电集团的口袋。相比发电用煤,20亿吨的工业用煤及散煤才是难题。
在我看来,这种补贴有六大荒谬之处:
荒谬之一:抱薪救火。
所谓抱薪救火,是说,本来,着火了,你奔着救火去,结果你是抱着柴草去的,这火不是越着越旺吗?对燃煤电厂实行超低排放补贴也是这般。
由于脱硫、脱硝、除尘已有2.7分/千瓦时的补贴,这一补贴额度刨除成本后每度电还能有0.5分的收益。补贴收益促使国有煤电厂掀起了一场“超低排放”改造热潮。
发电用煤要不要脱硫、脱硝、除尘?当然需要。这是环保硬杠杠。不达标,不处罚它就不错了,还给补贴?岂不荒谬?我看,必须断奶,釜底抽薪。
荒谬之二:顾此失彼。
目前,全国每年消耗大约40亿吨煤,约一半用于发电,一半用于工业燃烧和民用。发电用煤20亿吨,政府一年财政补贴1126亿元;但实际上,另外20亿吨的工业烧煤、散煤才是治理雾霾的难题,污染的大头,尤其是散煤,几乎没有进行过任何环保处理。这才是短板。犹如一个木桶,你不去补短板,而不断把长板加长,那是没用的。单单盯着发电用煤给补贴,即使不说是南辕北辙,也是顾此失彼。
荒谬之三:左右互搏。
媒体披露,五大国有发电集团旗下的燃煤电厂脱硫脱销除尘的改造工程“内部消化”早已不是业内秘密。国企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开放程度并不高,五大发电集团都有自己的脱硫脱硝处理公司,虽然表面上会进行招投标,但是经常暗设门槛,让属下的公司中标。业内人士说,“脱硫脱硝的财政补贴大都被国有发电集团拿掉了,相当于从左手换到右手,这就是一个内部游戏。”
哦,敢情这是周伯通的本事,左右互搏,自己跟自己玩。但把国家的补贴,这样揣自己兜里,难道不烫手吗?
对燃煤电厂实行超低排放补贴,千亿治霾资金大多进了五大发电集团兜里。还有其他荒谬之处,
荒谬之四:逆流而动,开倒车。
所谓“逆流而动”,发达国家正在取消对煤电的政府补贴。2015年11月17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达成了一项历史性的协议,34个成员国将减少燃煤发电厂的政府投入,逐步合理化取消对化石燃料的补贴。而我们,如此加大燃煤电厂补贴,势必进一步刺激更多火电项目落地投产。事实上,除了已投产外,全国各地已获得批文的火电规模约为2亿千瓦。火电的逆扩张形势值得警惕。如放任这些火电项目在“十三五”建成投产,则2020年火电将达到13亿千瓦,比2015年增加3亿千瓦,火电过剩会非常严重。
荒谬之五:治标不治本。
按业内人士的观点,目前我国的环保措施大部分都是末端治理,比如脱硫脱硝、强化尾气排放等;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雾霾的问题,就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这才是治本。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总是盯着末端治理,可有多少补贴能填满这个无底洞呢?
荒谬之六:劣币驱逐良币。
对火电的过多补贴很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造成对新能源、新节能环保技术的不公平。这时候,不如顺势而为,有钱不如发展绿色能源、清洁能源,扶持新节能环保技术,这才代表了未来的方向。
总之,老马以为,拿着纳税人的钱去补贴燃煤电厂,抱薪救火,不仅情理不通,也不科学,实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