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出台。家庭暴力,已经由清官难断的“家务事”,上升为严肃的法律问题。
提起家庭暴力,您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南京虐童案中,被判刑6个月的养母;也可能是家庭争端中,被丈夫殴打的妻子。人们的观念里,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往往是家庭内部的“弱势群体”。而最近披露的一起案例却告诉我们,家庭暴力,远比人们想象的更加复杂。
案例中的受害者,是一名高校博士,男性,据说有些文弱和唠叨。在养育女儿过程中,丈夫和丈母娘发生了冲突。有一次,他向妻子唠叨时,妻子顺手拿起衣架,打了他。
这位男博士没有反抗。长此以往,老婆心里不舒服的时候,就懒得用语言沟通,直接拿起衣架抽他。直到半年后,做丈夫的终于来到当地妇联投诉。事后,妻子说,打人后也曾后悔,可一旦养成习惯,就顺其自然了。
男性到妇联投诉称遭遇家暴,听起来有些新鲜。其实,家庭暴力的实施者,与性别并没有必然关系。一家公益机构做出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0%接受调查的男性自称,受到过家庭暴力。当然,这其中包括比较轻的挠伤、抓伤,也包括所谓的“冷暴力”。
一个更加可靠的数据,是最高法去年的一个统计:全国约有24.7%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妇联系统每年受理4到5万件家暴投诉;近10%的故意杀人案件涉及家庭暴力。还有统计显示,在我国,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暴后,才会选择报警。现实非常严峻。
专家提醒,制止家暴的关键,在于“第一次”,该报警的时候,一定要报警。除了向社会求助,家庭中的个人,也要学会处理家庭矛盾,预防家庭暴力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