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教授。陶社兰摄
刘忠教授与学员交流。何书远摄
中新网长沙12月28日电 题: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刘忠:指控系统领域的“排头兵”
作者 李治 陈明
2015年12月,经过5年艰苦攻关的某重要指挥控制系统顺利完成研制,正式装备部队,为进一步提升联合作战指挥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众所周知,指挥所被誉为“战神之颅”。指挥控制系统,如同它的“外脑”。喜看“战颅”添奇智,一位科技工作者映入人们眼帘。他就是中国指挥控制领域知名专家,为中国军队信息系统建设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总工程师刘忠教授。
矢志打赢,强军先强“中军帐”
在刘忠珍藏的相册里,一张照片甚是显眼:一位老军人手抚着一套军事装备笑开了花。“这是早年父亲亲手研制的火箭炮模拟系统,他也是一位军校教员,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是全军优秀教师。”
在父亲的影响下,刘忠立志在国防科技领域做贡献。1986年,他考上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并以优异成绩毕业。1990年,刘忠来到长沙炮兵学院,成为一名普通教员。“要像父亲那样,为国防科技做贡献!”戎装加身的他热血澎湃、摩拳擦掌。
上世纪90年代,我军炮兵还缺乏信息化手段,作战计算还局限在炮兵计算尺、计算器,而同期美军炮兵则早已拥有了先进的指挥信息系统。
面对差距,刘忠暗下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他和同事们夜以继日地攻关,研制出一套先进的观炮综合模拟系统,受到了部队广泛欢迎。
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号称“世界第四军事强国”的伊拉克击败。令刘忠印象深刻的并非是美军先进的武器装备,而是其集“指挥、控制、通信、情报”于一体的C3I系统。而当时,中国军队相关领域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差距显而易见。
此后,刘忠将研究方向转向军事指挥控制系统,先后攻读了计算机系统软件专业硕士学位、指挥信息系统方向博士学位,拉开了新方向科学研究的序幕,并受命担任“联合作战指挥控制先期概念演示系统”课题组组长。
2006年,刘忠在英国朴茨茅斯大学访问一年后满载而归,接到了建设信息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的任务,这是中国唯一从事指挥控制研究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只有建起大规模试验环境,中国军队才能实现指挥控制系统的全谱系实验。当时,这在国内尚属空白,成败得失前景几何?
对此,刘忠长期夜不能寐:军队指挥控制领域涉及多军兵种、多层级、多装备,建设难度巨大,国防科大人能否做指挥控制领域研究的龙头,负起这个大责任?深思熟虑后,刘忠欣然领命!
3年过去,刘忠带领实验室完成了预定目标,顺利通过了总部验收考核,成为指控系统领域的“排头兵”和“国家队”!
书剑同源,不破楼兰终不还
乍相识时,刘忠留给人往往是“绅士”“儒雅”之类的印象。然而作为学者的他,身上却有着湖南汉子“霸得蛮”的性格基因,更有军人世家“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血性遗传。
作为军人科技工作者,刘忠的豪情和拼劲,显得更内敛、更坚韧。
1998年始,军委赋予国防科技大学开办全军高级领导干部高科技培训班,每年都有近百位的高级领导来校接受培训。当时仅30出头、刚博士毕业任教的刘忠负责讲授作战模拟实验教学。
为了备课,他走访很多部队,翻阅了数十万字资料,经过不下二十次试讲,体重暴瘦十多斤,终于打磨出了高端大气、新颖详实的课程。站在闪烁将星之前,刘忠不仅带来了生动精彩的授课,将信息化理念传播给大家,而且在这些军事专家的轮番问题“轰炸”中给出了圆满的解答。
知易行难。理念认同了,能否将其物化?实践中,质疑声不绝于耳。
2001年,刘忠承担了某部电子对抗方案模拟评估系统研制任务。当时,部队刚列装新型电子对抗装备,该系列装备指控模式、综合运用、作战方案评估指标等方面几乎是空白,需通过作战模拟实验来积累数据。
然而,看似经费不多的该项目,实际困难和工作量远超预料。尤其在与部队领导沟通时遇到了不少分歧,时常争得面红耳赤。
第三天晚上,刘忠和部队领导一见面,就拿出了一个将双方意见进行综合全面考虑的最优系统方案,很快获得了大家一致认可。
就这样,刘忠用敢为人先的热血豪情,立起了国防科大人的金字招牌,强力推动着部队指挥控制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2001年,在多次赴部队调研后,他在世界上首先提出“基于人类组织的信息栅格建模”这一崭新指控建模方法。刘忠相关成果被国际知名专家评价为“分布式桌面栅格的四大典范之一”;
——他所带领的“指挥控制组织设计与优化”团队于2013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成为军队院校指挥控制研究领域唯一一支入选该计划的“国家队”;
——为更好地建强一支服务部队指挥控制领域的强力军,他创建“作战计划系统技术”博士点研究方向,并担任导师,先后指导了40多名博士生、硕士生;
——他们团队的研究论文在国际指控研究舞台发出强音,在Google scholar引用超过1000次,与国际同行同台竞技,这在军事问题为主的国内研究团队中较为罕见。
“健脑工程”,科技强军新模式
指控是“艺术”还是“技术”?是“哲学”还是“数学”?是“经验”还是“经典”?面对一些部队领导的疑问,刘忠说:“不是单选,而是多选。”
这样的疑问,其实源自长期机械化战争思维的影响,导致作战指挥控制更多靠经验、魄力和感觉这样的定性分析。现代战争中,信息化条件下的体系作战已逐步取代传统机械化条件下的集团式作战。体系作战强调以指挥控制为核心,将情报预警、力量运用、综合保障一体化,实现作战效能的倍增。因此,信息化战争更多依赖定量决策。
有一次演习,敌情通报下达后,红军各指挥所分头制定作战计划。等到精密的作战计划制定完毕后,蓝军突然“不按常理出牌”展开超越式攻击,红军大乱。在战情已变情况下,有的红军分队竟仍向没有蓝军的阵地发起进攻……
一次协同作战中,由于各军兵种制定的计划各自为政,不同装备间出现电磁互扰,作战效能大幅降低……
问题面前,部队也一肚子苦水:智者千虑终有一失,何况在现代战争海量信息中更易顾此失彼。
刘忠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知道,不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仅凭人脑的经验决策,是无法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
面对急迫的军事需求,刘忠经过大量调研和刻苦攻关,带领团队开发出数字化作战计划系统,将战场兵力、作战行动、打击效果、战场环境影响等要素数字化,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军事运筹”、“专家系统”等高技术进行计划生成和推演评估。
该系统一经使用,就彰显耀眼的光芒:人工需几天甚至一个月才能制定出的作战计划,在系统协助下速度提高了几倍;庞大的作战要素之间协同规划,指挥员结合系统很快拿出了最优方案;甚至一些“想当然”的问题计划在它的“火眼金睛”下也被及时纠正。
这些年,部队战斗力强势拔节,刘忠的战队战功赫赫:近年来,他们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军事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他本人也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对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