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欢)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2015年《公共服务蓝皮书》,其中一项关于城市打车难的调查显示,北京有三成多的公众平时打车时的等待时间一般在20分钟以上。
蓝皮书调查数据显示:当被问及“您在本城市打车时,等待出租车的时间一般大概是多久”时,本市有7.99%的公众等待时间为30分钟以上,有25.64%的公众等待时间为20至30分钟,31.07%的公众等待时间为10至20分钟,26.33%的公众等待时间为5至10分钟,8.97%的公众等待时间在5分钟以内。
在“打车难”现象的冲击下,“滴滴打车”等打车软件相继推出,这不仅给乘客带来了便利、实惠,也减少了出租车空载率,提高了打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打车难”问题。但另一方面,打车软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蓝皮书分析列举了现行打车软件存在的种种弊端,其中有:出租汽车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常常低头操作手机抢单,联系乘客,存在严重行车安全隐患,同时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打车软件设置加价约车功能,变相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了议价平台,在损害乘客利益的同时,也存在扰乱出租车行业运价体系的隐患;为防止拒载,出租车司机在拉客时是不能事先询问乘客目的地的,但乘客在使用打车软件时却必须把目的地告知司机,由司机决定是否接单,这本身就给予了司机挑活和拒载的权力;此外,由于打车软件流程缺乏规范监管,若出租汽车驾驶员和乘客因约车发生投诉纠纷,处理起来也很困难;此外,使用打车软件时用户必须使用实名制手机号码注册登录,姓名及联系电话很容易外泄。
为此,蓝皮书建议将打车软件接入出租车信息服务与监管系统,并尝试建设集出租汽车电召功能、路况查询功能、公共交通线路及到站情况查询功能和客运站点票务查询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电召服务与信息平台软件。市民约车等信息则由行业信息平台统一调配并通过车载系统以语音播报的方式反馈给出租汽车驾驶员。同时,将打车软件纳入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工程范畴,除取消其加价功能外,驾驶员的身份认证、信息发布等软件应用也应符合行业管理规定。另外,还需优化现有出租汽车电召平台的诚信体系建设。例如吸纳“滴滴打车”的微信支付或支付宝违约处置机制,借鉴其建立的有效诚信体系,建立和完善现有出租汽车电召平台的诚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