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积分换实惠?真难!
12月12日,北京新中关购物中心的屈臣氏柜台前,结账的队列蜿蜒出五六十米,王女士正拎着满满当当的购物筐等候结账。“今天可以100积分当25元花,我一年下来有2000多积分,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呀。”她说。
不只是“双11”“双12”这些购物节,各大商场、超市,为了刺激消费、笼络固定用户,在平时也会不断推出会员卡、消费卡、积分卡……王女士的卡包里,就塞满了20多家商场、俱乐部、图书大厦的会员卡。
“别看这么多卡,大多数只能积分换礼品,能直接当钱用的没几张。说实话,想通过积分得实惠,挺难的。”王女士说。
首先难在一不小心就会错过。上班族平时那么忙,谁能把定期查询积分、兑换积分记挂在心呢?一不留神就忽略掉这档事。而精明的商家却常常在新年钟声敲响之际“积分清零”,不论多少积分全都作废。
其次难在积分换礼品往往雷声大雨点小。“一年消费4万多元的积分,就换了两个塑料编织购物袋。”某高档超市的会员许女士说,去年底领到“礼物”时,她简直哭笑不得。
消费提示:会员积分卡消费是商家刺激消费、招揽顾客的手段,指望通过积分获得丰厚回馈,恐怕只会失望而归。
积分消费遭侵权?可能!
王女士的儿子张扬,站在一旁陪母亲排队,他不太赞成母亲办那么多积分卡。
“商家怎么用您的个人信息您知道吗?我同学在东航万里行办了张积分兑换行程的卡,结果对方给他寄来一张银行信用卡!”他说。
的确,会员卡积分是商家和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合同关系,是促销经营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提供的会员信息价值,可能高于会员通过积分获得的实惠。
正规的商家在年底清零时大多以短信提醒客户尽快使用积分。有的商家虽然延期清零,但需要客户自己跑腿办理,实在麻烦。更多的商家,在积分换礼品时不发短信不张贴告示,有故意让顾客失之交臂之嫌。
此外,临近年底,积分换礼品迎来高峰期,一些不法分子也乘虚而入,积分消费成为诈骗新手段。据警方介绍,今年已发生数起案件,案情大多是:消费者收到“××积分即将失效,请登录www.×××.com兑换××元现金”的短信,一旦按照网页的操作提示输入个人信息,手机绑定银行卡里的钱立马就会被转走。
消费提示:当心个人信息被不法商家出卖,及时兑换积分权益,警惕诈骗陷阱。
零散积分做公益?点赞!
积分对于消费者个人往往如同鸡肋,汇集起来做些公益却能发挥大作用。
从2013年开始,金融系统就启动了“积分公益”活动,引导持卡人以自愿捐赠的方式将积分转换为公益资金,用于公益项目。目前已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10家银行机构捐赠积分近百亿,折合资金近千万元人民币用于公益事业。
比如,中国建设银行的“积分圆梦·微公益”行动,持卡人每捐赠500积分,即捐助1元建设资金,已在全国建成61间“快乐音乐教室”和19间“七彩小屋”。交通银行的“天蓝积分”微公益项目,持卡人每捐赠4000积分可兑换“1株树苗”,截至目前已在内蒙古建成2200亩“青年林”……整合银行卡积分资源,可以引导消费者主动捐赠银行卡积分兑换公益产品,打通了积分和公益的通道。
专家表示,这种便捷又时尚的公益方式应在百货商场、航空公司、电商等各个行业全面推广。
“还有许多贫困山区的人需要帮助,今天我捐了186分即186元,动动手就可以奉献一份爱心,举手之劳。”某航空公司的会员金铭说。
消费提示:您可登录“会员卡”所属商家,看看能否将零散的、难以兑换成礼物的“小积分”捐出,去汇聚成一份份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