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军旅文艺评论困境:有的观念陈旧 有的误入歧途
2015-12-24 09:30:00
 

  打磨“利器”,把好军旅文艺批评的方向盘

  ——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繁荣发展军事文艺系列谈之十二

  军旅文艺评论和创作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协力运行,互相影响。习主席在《讲话》中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

  军旅文艺评论不能局限于分析作品本身的美和不足,而必须进一步从历史的、时代的观点进行考察,进行与其内容相应的社会的、政治的、哲学的、道德的分析,提出作品的社会作用和意义;军旅评论家应该努力把握时代发展的脉动,用自己的思想学养、道德理想引导作家艺术家的创作,影响读者观众的接受,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这是对优秀文艺评论的内在要求。军旅文艺评论工作者要置身于时代和创作的最前沿,对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葆有清醒的认知、理性的自觉和深刻的洞察,以有风骨、有温度、有智识的思想,积极参与文艺创作与时代精神的建构。

  主持人:傅强

  一

  习主席在《讲话》中强调指出:“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进入21世纪以来,军旅文艺评论工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实绩,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强军兴军的征程上,军旅文艺评论肩负的使命责任越发重要,引领创作、激浊扬清的功能作用亟待加强。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指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国传统文艺理论评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外国文艺理论,研究梳理、弘扬创新中华美学精神,推动美德、美学、美文相结合,展现当代中国审美风范。”这一重要论述为军旅文艺评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个根本前提下,“中国传统文艺理论评论优秀遗产”是推动军旅文艺评论创新的重要思想资源,而“研究梳理、弘扬创新中华美学精神”“展现当代中国审美风范”则是军旅文艺评论发展的落脚点。也就是说,向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展现当代军旅文艺自身独特的美学风范,是军旅文艺评论工作者肩负的使命责任。

  作为中华文化大河其中一脉的军旅文艺,始终保持着自身鲜明的审美特征和精神传统。在新的起点上,军旅文艺能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为核心的精神传统,也对军旅文艺评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直面改革强军实践,立足当下现实生活,把准受众的接受心理,开展富有创造性、针对性、时效性的文艺批评,是军旅文艺评论工作者面临的现实课题。

  二

  近年来的军旅文艺评论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军旅文艺精神内涵探索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对于战争的本质、英雄主义、牺牲的价值、悲剧意识、人道主义,以及女性视角等诸多命题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体悟和理解,也打开了更加广阔的理论视野。二是在军旅文艺作品阐释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更多的军旅文艺评论家和研究者注重细读文本,研究叙事规律,使得对军旅文艺作品的解读更加细致准确。与此同时,军旅文艺评论也面临着现实困境和严峻考验。除了外部文化语境日渐复杂,评论队伍和后继人才青黄不接等等问题之外,更多的是来自评论实践内部的、本体的、精神上的困惑,在批评方法和理论资源方面都需要重新梳理和建构。

  一是对传统军旅文艺审美风范的弘扬力度不够。回顾当代军旅文艺发展历史,无论是军旅文艺创作还是理论批评,在发掘和弘扬传统军旅文艺审美风范方面做得都不够充分。少数的创作者和评论家有意识地进行过这方面的探索,其成果寥寥可数,影响也较有限,没有成为军旅文艺发展的主流。军旅文艺要反映出中国当代军人的精神风貌,就要在美学表达上植根于历史传统。失去了传统文化沃土的滋养,军旅文艺便难以长成参天大树。军旅文艺评论对中国传统武德哲学、传统武人修养、传统审美风范的系统研究和深入开掘方面,尚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是对外国文艺理论方法的吸收借鉴水土不服。21世纪以来,当代军旅文艺评论在中青年一代研究者和批评家的努力下,借鉴了不少外国文艺理论的有益成分,拓展了军旅文艺研究的理论平台和言说空间。但是,中国和西方的历史传承不同,近代以来的历史境遇不同,当下政治文化语境不同,对外国文艺理论的借鉴吸收需要清醒的判断。比如,有的军旅文艺研究者对外国文艺理论方法不加辨别,简单套用,淡化了国家民族命运而过度强调人的个性与内心体验;忽视了战争的正义性而一味地突出泛化的人性;超越了具体历史条件而追求所谓的纯粹文学性。更有甚者,以西方的描述反战、厌战心灵体验和精神反思的文艺作品为标高,考察衡量当代中国军旅文艺作品的成败得失。以上这些现象都是值得警醒的。

  三是面对复杂的文化语境无所适从。从外部大环境看,当下的文化生态日益复杂,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念的表达还不够充分有力。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强势崛起,西方价值观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涌入中国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受到巨大冲击。面对这种复杂的文化语境,军旅文艺评论有时发声还不够响亮,没能及时有力地表达自身倡导的核心价值。有的军旅文艺评论工作者墨守成规,观念陈旧,语言僵化,其文章和表达渐渐失去生命力和感召力;有的军旅文艺评论工作者虽然积极发声,却又放弃了中锋正笔,选择剑走偏锋,有误入歧途之虞。

  三

  军旅文艺评论应该担当起思想先行者的重任,探索铸就足以代表当代中国军人精神风貌的美学风范,为强军兴军伟大征程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进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先声。

  一是深入挖掘传统军旅美学。传统军旅文艺有着悠久而厚重的传统,也有着美学上的特殊风骨,逾五千年而源远流长,足见其生命力之旺盛。当代军旅文艺评论应该把其中的风骨学到手,应该把其中的精髓融入自己的血液,与中国精神相结合,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要对传统武德哲学、传统武人修养、传统军旅文艺美学、传统军旅文艺(学)发展史、传统军旅文艺表现手法、军旅文学叙事传统等等重要课题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这些方面的研究是当代军旅文艺理论评论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结出丰硕果实的肥沃土壤。传统军旅文艺美学研究成果的蔚为大观,必将为军旅文艺评论开拓新的面貌和气象。

  二是始终坚持为我所用。事实证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些受一时一地西风之魅惑,而剑走偏锋,远离正途的创作实践,多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坚持中华美学传统,自然也是昙花一现,得不到人们广泛而持久的认同。我们应该批判和扬弃外国文艺理论中的糟粕,对其精华进行有效转化。对于世界战争题材文艺创作的宝贵经验可以积极借鉴,诸如苏俄文学的博大、拉美文学的瑰丽、欧美文学的深刻,但却不能因此销蚀了军旅文艺的风骨。只有强筋健骨,才能海纳百川,最终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美学风范。军旅文艺评论应做到正本清源,尤其注重做好“化”的工作,即在消化吸收多样化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坚持为我所用,坚持军旅文艺的本质属性。这样,军旅文艺才能建构起自己的美学理论、自己的审美标准、自己的文艺史观,也才能真正在中国当代文艺史上占有自己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

  三是努力聚焦强军新时代。当前,改革强军的大幕已然拉开,军事文艺的发展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军旅文艺评论工作者应该成为这个强军新时代的先知先觉者,更深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个伟大时代,为军旅文艺发展注入新的思想活力。同时,面对不断崛起的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军旅文艺评论还应在战略高度拿出有效的文化突围策略,要与不良文化现象划清界限,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引导广大官兵接受高尚的文化熏陶。这些,既是军旅文艺评论的历史使命之所系,也是发展机遇之所在。(西元)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解放军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