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12月23日电 (贺劭清)刺鼻的油烟味、震耳的广告声、不断越过拦截网漂向下游的“漏网”河灯……23日晚,成都2015年最后一场大型河灯祈福公益活动在市民的质疑声中草草收场。
在活动发起方某地产企业的介绍中,这项曾高调打着“有一项记录需要你来破”、“10万盏河灯创造成都吉尼斯”口号的公益活动的初衷,本是唤起市民保护河流的意识,将每盏河灯所筹集的一元善款用以保护、治理河流。
23日晚七时许,这场因民众质疑而一再延期、异址的河灯祈福公益活动正式开始。
记者在现场看到,多名工作人员将数十盏河灯放在木板上,让河灯顺着木板整齐“滑”入府河。每一盏河灯上都醒目地印着赞助商的名字与商标。
该活动主办方曾在活动简介中承诺,活动结束后所放河灯将由专业人员清理,不会造成任何污染。成都市水务局接受记者采访时亦表示,水务局已收到活动主办方的打捞回收方案,河道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将前往配合打捞。
放灯两小时后,虽然两条打捞小船一直不曾停歇,但不断有“漏网”河灯穿过拦截线,顺流而下。亦有不少河灯在漂流、打捞的过程中,其装载的蜡烛掉入河中熄灭。
“如果河灯真如主办方所说有十万盏之多,十万盏河灯两小时后全变垃圾,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四川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卢红雁指出,河灯上印刷的油墨在水中会污染河流,焚烧处理时也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这种以消耗极高资源的代价,来唤起环保意识的行为不是真正的环保。
事实上,该活动自发起以来便饱受各界争议。此前,活动主办方曾以“报名人数过多、原计划场地容纳有限”的理由多次延期活动时间、更改活动地点。最新的活动介绍也由“十万河灯”变成“万人河灯”。
“河灯顾名思义,应当在大江大河中放,让河灯载着对逝者的悼念、生者的祝福顺着江河流向远方。”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介绍说,过去四川百姓的河灯大部分使用橘皮等材料自制而成,如今的河灯虽然精美,却多了商业气息,淡了传统旧俗。
“保护河流的公益活动形式多样,但绝不是再给河流增加负担。”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秘书长田军建议,开展公益活动前应对活动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用更加绿色环保的方式来进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