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家庄12月22日电 题:河北“飞地”望京津
作者 鲁达 陈林 李茜 高红超 白云水
望着和天津交界处有些坑洼的路,在河北省海北镇岭头村干了十多年的村支书王凤臣有些感慨,“从当支书第一天起就想把两边的路修好,去年终于开始动工,争取明年一起把路都修完。”
王凤臣所说的“一起”把路都修好言有所指。他生活工作的岭头村是一个三面与天津相邻的河北村庄,村民固定电话区号是天津的022,村内天津车牌的私家车随处可见,所用的电力也来自天津。
而在行政划分中,这里却属于河北省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该区整体位于天津市宁河县境内,与滨海新区相接,是河北省唯一全部区域坐落在天津境内的“飞地”。
“我们彼此几个村都是‘亲家村’,村民间关系相处融洽。”王凤臣笑着说,受政策、财政等多方面原因影响,村里原来条件并不好,很多姑娘嫁到了天津邻村,现在发展了,“那边的姑娘也愿意嫁过来了”。
岭头村东、西、南三面分别与天津宁河县的3个乡镇相邻。村东的路已修好,村北是205国道,村南和村西的道路将河北与天津相连,但由于年久失修交界处那段路并不好走。有村民调侃“一条路能看出界限”。
“当地人手机多用天津号,过去到唐山开会手机漫游加长途,现在三地长途漫游费已取消。”王凤臣说,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他们与邻村多年不一样的电价几年前也变得一样,今年天津宁河县一家连锁超市在村里开了分店,村民也开始到天津在此新建的企业工作。去年当地还通过政府补贴、村民集资等方式,修了村南、村西两条路,现在每条路还剩约1公里没修完。“我们正与天津的邻村沟通,争取明年一起修完。”王凤臣说。
在距离村庄不远的一家生产PVC地板的公司内,副总经理冯广义说,公司的两家企业一家在天津有近20年的历史,一家新建在河北,主要是看中未来的发展前景。他指着对面的企业说,“那两家企业也是从天津来的”。
芦台经济开发区发改局重点项目办主任郑金玉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地处京津唐金三角腹地的芦台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正在化“飞地”为“肥地”。今年以来当地坚持“依托京津、对接京津、融入京津、打造‘飞地’特区”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截至目前,全区对接京津产业项目已达39个,总投资198.1亿元人民币。
郑金玉说,11月初,河北与天津相关部门召开了协同共建推进座谈会,推动加强合作交流、推进实质“共建”,突破行政束缚、追求政策“协同”等问题。“双方在省市层面达成了很多共识,使津冀共建芦台协同发展示范区工作又往前迈进一步。”
在另一块盘踞京津之间更大的“飞地”——廊坊北三县(三河市、香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因拥有河北环首都经济圈14个县(市)中距离北京最近的优势,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沿,近年大批北京高端项目在此落地。三河燕郊有楼盘销售顾问甚至打出了“京津冀一体化来燕郊安个家”的口号。
每天清晨,在三河燕郊的燕灵路口公交站,都会有前往北京的上班一族等车。据统计,约有数十万居住燕郊、在北京工作的上班族每天奔波于两地间,拥挤的公交也成了这些“跨省”上班族的苦恼。有部分在燕郊买房的受访者表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快速推进,会考虑以后在这里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