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体量之庞大,史无前例。从增量看,今年11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9637万平方米,比10月末增加100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439万平方米,再创新高,从存量看,估计目前商品房和棚户区改造带来的供应量大约有85亿平方米,按每年13亿~15亿平方米的库存消化节奏,目前高库存可供消耗5年以上。
房地产上下游的相关产业链条达十数计,沉淀的资金更是以天量计算,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还要考虑到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如何化解?就像这个巨人同时是外科医生,面对自身的一个大肿瘤,该如何下刀子?
由近期中央精神及相关政策取向观察,房地产去库存化,主体思路还是用金融杠杆的力量,如降低房贷首付,给予一定财政补贴等,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缴纳范围(增加了用工单位的人力成本),逐步化解。看来还是走托住房价、增加买单人群的老路。这一套组合拳还能继续奏效吗?
姑且不考虑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和资本外流的影响,单看我国的货币政策。经过三次双降,以及从2013年开始人民币发钞脱离外汇储备之锚(11月末我外汇储备余额为3.43万亿美元,创33个月新低,黄金储备亦为4个月低点),市场上资金的泛滥估计很多人都有所感受。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11月货币供应明显提速,其中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创17个月新高,为13.7%,余额为137.4万亿元;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为15.7%,更创下近三年高点;人民币贷款余额93.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9%,当月净投放现金428亿元。从M2和M1增速持续反弹看,货币扩张仍在延续。与2003年末M2余额22.1万亿元相比,这12年间M2余额增长超过6倍,与全国房价涨幅相仿。这是巧合吗?显然不是。房地产很好地担当了人民币超发货币蓄水池的作用,否则其他商品价格上涨幅度太大,CPI会受不了。好在房价没有统计在我国CPI之中,所以这么多年了,CPI一直在可控的温和增长范围之内。
还有一项数据值得关注,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人民币贷款和企业债券仍是绝对主力。人民币贷款中,中长期居民贷款同比增速从10月份的18.9%进一步升至19.7%,显示居民贷款尤其是中长期贷款增长明显。相比而言,企业贷款的增量主要来自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显示在企业部门去杠杆趋势延续的同时,居民部门仍是加杠杆的主力。居民部门的中长期贷款往往指购房贷款,这一指标仍在增加、杠杆加大,说明居民购房数量、金额仍在扩张中。这也是今年一线城市房价涨幅很大的货币来源。
在当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内外需增长乏力之际,拉动经济的出口和消费增长无法填补投资尤其房地产下滑的空白,如是,去房地产中心化的努力或许会有所取舍。毕竟,当房地产业已成尾大不掉的支柱产业时,货币超发仍不得不持续,超级地租仍将继续抽取实体经济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