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上午11时,深圳恒泰裕园区发生山体滑坡事故。根据现场指挥部9点发布会最新消息:据统计,目前失联91人,其中59名男性,32名女性。
据报道,事故中有太多令人心酸乃至绝望的细节。比如,36岁的河南人何卫明满眼通红地看着手机里儿子的照片,难抑悲痛,“爸、妈、小儿子和女儿、老婆、妹妹、弟媳、妹妹的孩子、弟媳的三个孩子以及5名工人全部都在里面……”画风太悲,情节太痛,让人无法想象交织其中的哀戚。
惟愿失联人数不再攀升,惟愿奇迹发生,每个失联的人都能重见天日。尽管这只是一厢情愿。
山体滑坡事故的消息传出后,国人最大的惊愕或许不是事故的烈度,而是事发地居然是深圳。如果发生在甘肃舟曲、云南保山,抑或山西襄汾、浙江丽水,都不让人太过愕然,但是事发地是深圳。
深圳,这座年轻的现代化城市,业已迈入国内最发达城市行列,30多年来创造了一系列奇迹,经济总量如今已经超越香港,被誉为“中国最具硅谷气质城市”,无论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前景都在国内首屈一指。
这样的一座城市,为何出现如此粗劣的低级事故?
20日晚间22时14分,国土资源部官方微博“国土之声”发布微博:广东省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在现场展开调查,初步查明深圳光明新区垮塌体为人工堆土,原有山体没有滑动。人工堆土垮塌的地点属于淤泥渣土受纳场,主要堆放渣土和建筑垃圾。由于堆积量大、堆积坡度过陡,导致失稳垮塌,造成多栋楼房垮塌。这说明所谓的山体滑坡,并非天灾,而是人祸。
其实,事故本可避免。如果早一点破除余泥渣土“堆积量大、堆积坡度过陡”的问题,何至于发生失稳垮塌的现象?
深圳并非没有注意到城市余泥渣土问题。去年10月,《深圳晚报》刊文称“深圳建筑渣土放置危机”,深圳仅有的9座受纳场,根本无法满足轨道交通、旧城改造、再加上遍布深圳的地产开发项目所产生的余泥渣土,这也直接导致偷排乱倒现象猖獗。
据报道,在相关部门的各类文件里,“井喷”一词成了描述余泥渣土数量的固有搭配词汇。导致余泥渣土数量井喷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轨道交通建设。当人们享用便捷的地铁交通时,估计很少有人会去计算,建一个地铁车站、挖一公里地铁隧道要挖掉多少方的土。有个细节是,除了轨道建设带来大量难以消化的余泥渣土之外,深圳的楼盘开发数量激增,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又使得无论商业还是住宅地产均需要配备足够面积的地下车库,开挖的土方也大大增加。
问题早已摆在那里,管理部门不是没有留心,而是没有倾力破解,终至今日惨祸。有人说,深圳的城市治理还在农耕时代。或许稍嫌夸张,但不能说毫无道理。还有一个细节是,在事发地,今年1月,相关机构提交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称“项目选址原为红坳石场,由于石场开采,造成山体植被严重破坏,弃土任意堆放,开采区形成大面积土壤裸露,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深圳市宝安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也提出要求,“该项目必须按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在建设施工和运营过程中逐项落实。”事实上,只是说说而已。什么事情如果只是停留在说说而已,而不是付诸行动,就埋下悲剧的伏笔,事故就会报复性出现,毫不留情。
深圳发生山体滑坡,并不偶然,表面看这是城市病,城市发展急剧膨胀,庞大的躯体变得病怏怏,实则暴露出城市管理出了问题。一定程度上说,城市发展迅速,管理滞后,应对之策滞后,缺乏足够前瞻性,以至于祸患从小到大,不堪收拾。
最发达城市发生最不可思议的泥石流,这是深圳的悲剧,但不仅仅是深圳的悲剧。国内其他城市也面临类似问题,只不过深圳这场事故来得快了点,造成的恶果猛了些。付出如此惨痛的教训,深圳该觉醒了,其他城市呢?莫再让生命检验缺失。(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