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抗霾持久战 区域协作为上上计
2015-12-20 17:33:00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电题:抗霾持久战 区域协作为上上计

  中新社记者 曾鼐

  20日,北京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进入第2天。纵观今冬北京数次空气重污染,范围广及跨区域传输是共同特征。重拳治污如何力挽狂澜?区域共治,方为抗霾利器。

  雾霾侵袭,“交叉感染”在所难免。11月27日至12月2日,京津冀及周边23个城市达重度污染,北京PM2.5浓度峰值逼近1000微克/立方米;12月19日至今,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等地雾霾肆虐,北京也进入“红警”时刻……环境失守,无人能独善其身,联防联控是必然需求。

  把脉重污染,需对症下药。虽然对雾霾具体成因仍存争议,但机动车和燃煤,已是公认的“元凶”。北京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雄踞全国榜首,本地尾气排放不容小觑。

  但有个现象不容忽视。北京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夜间12时至凌晨3时左右,车流量少,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却可达日间污染的数倍。不少专家分析,外埠柴油货车夜间进京是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规定,外埠载货汽车,只有每天0时—6时可进入北京市区行驶,故晚22时后是外埠货车进京的高峰。

  据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李昆生介绍,一辆达标的国四重型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相当于约90辆国四轿车,一辆不达标的货车排放相当于上百辆小轿车。

  为整治货车污染,京津冀共建黑名单、统一标准,刻不容缓。

  燃煤污染,则在倒逼区域产业升级。环保部12月初通报对华北22个城市(区)的督政结果,指出“工业围城”“一钢独大”“一煤独大”现象普遍,重化产业是华北很多城市的支柱产业,亦是污染主因。

  河北作为中国产煤大户,虽经产业结构调整,如今高能耗产业仍占河北经济总量的40%。而在北京郊区和城乡结合部,小作坊、小煤炉林立,散煤污染亟待破题。

  据环保部11月煤质检测情况,北京散煤煤质超标率为22.2%,天津超标率为26.7%,河北省4市平均超标率达37.5%。加快煤炭清洁化,亟待多方协作。

  根治雾霾,离不开科学的规划。

  追溯英国60年大气治理历程:《清洁空气法案》规定设立无烟区,无烟区只允许使用无烟煤、焦炭、电等;地方管理局有权禁止建设烟囱高度不够的建筑;设立1000英里长的自行车线路网……摆脱污染噩梦,优化布局、控制建设强度是关键。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四区”空间格局: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西北部生态涵养区。京津冀只有重组功能,平衡发展,才能让蓝天常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燕赵大地霾锁连城,是中国几十年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欠下的历史账。但旧账不能是笔糊涂账,痛定思痛,切莫重蹈覆辙。在这场雾霾持久战中,不仅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更须协同协作、狠抓落实,否则郁达夫笔下“一幅妙画、百看不厌”的北平四季,恐怕只能是记忆中的事了。(完)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