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指挥终端设备赵晔娇摄
中新网乌镇12月18日电(记者 赵晔娇)深蓝色中式大衣、利落的黑色鞋裤,走在乌镇,随处可见一位位笑脸相迎的志愿者,他们以贴心高效的服务,在这个寒冬为世界宾朋送上来自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暖意。“乌镇蓝”成为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一道风景。
在乌镇,984名洋溢着青春范儿的志愿者都是经过层层遴选,从浙江省内15所高校6700多报名者中精挑细选出的“佼佼者”。根据大会安排,他们被分为11个大类、10个工作组,如景区引导组、酒店引导组、医疗服务组、新闻中心服务组、嘉宾服务组等等,工作涉及指路、翻译、讲解等多个方面。
据共青团浙江省委副书记王慧琳介绍,志愿者选拔工作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大会对上岗的志愿者开展了多次培训。10月21日至22日,在学校开展对于志愿者礼仪、外事工作的规范,并针对突发应急事件处理、医学常识与紧急救护等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伴随着大会的临近,对志愿者培训的密度也在加紧,11月10日全体志愿者进行集中演练,11月13日至14日,志愿者就到既定地点熟悉场地和岗位。
每年的志愿者都是大会的一道“风景线”,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志愿服务融入了“智慧因子”,注入了互联网的活力。曾经,与总部确认、对接信息这些易出纰漏的工作,在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中都迎刃而解,法宝就是志愿者手中那台小小的“手机”。
对于手握小“手机”的浙江外国语学院大三英语系的傅同学来说,“智能感”是他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服务工作最直观的体验。在本次志愿服务中,他负责1对1服务一位来自台湾的董事长,而每一天,小“手机”都会引导她井然有序地开展工作。
在傅同学看来,这台“手机”仿佛是一个无言的记录者。她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手机”上签到,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到他服务嘉宾的民宿外等候。而当夜幕降临,引导嘉宾回到民宿后,在“手机”上签退是她一天工作的句号。
在乌镇,和傅同学一样被“手机”智能化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信号的这边,志愿者通过“手机”登陆上岗,而信号的那边,志愿者服务部中,在一个显示着乌镇西栅景区全景图的电视机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深蓝色、浅蓝色小圆点有条不紊地闪烁移动着。
“深蓝色的圆点是VIP志愿者,浅蓝色是道路引导志愿者。”王慧琳一边介绍,一边点开一小圆点,“看,志愿者的姓名、学校、照片、专业特色等等信息就跳出来了。我们还能下派指令给这名志愿者”。
据了解,大会志愿服务部共有450台这样的移动智能指挥终端设备,分发给各组组长和所有VIP志愿者。这台“手机”可以比一般的呼叫器更快速、更有针对性地传达指令。它不仅方便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志愿者位置、随时应急调配人手,还存储着VIP志愿者一对一服务的VIP嘉宾的会议行程。详尽、人性化的信息系统十分“给力”,让这个“新伙伴”成为志愿者开展服务的得力帮手。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让信息传达“无缝对接”,也为志愿服务“锦上添花”。记者了解到,这个“吸睛神器”的打造者是杭州本土一家从事智慧城市运营的企业——银江股份有限公司。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前夕,银江股份的研发团队还为使用该设备的志愿者进行了集中的智能终端使用培训。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蒋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这个小小的设备只是志愿者指挥系统的载体,二者合一,志愿者才能够真正实现统一管理和智能沟通。??
三天的世界互联网大会让世界为乌镇转头,志愿者的这一抹“乌镇蓝”点缀了冬日下的小桥流水,也与大会的蓝色场馆相映成辉。可圈可点的礼仪、智能化的设备让今年的志愿服务焕然一新,也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看到了互联网高速发展下的“智慧因子”。
正如王慧琳所说,世界互联网大会是创新和创意的舞台,智能化是它的重要“名片”。志愿者工作不仅要与时俱进,也要在互联网的东风下创新升级。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8日在乌镇落幕,“乌镇蓝”成为了不少与会者心中永恒的记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