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护送老人回家 沙区警方供图
4年走失1000多次 86岁老太经历了什么
老太:屋头耍起不舒服,就要出去走 儿子:天不亮就出门,呆家里会大闹 专家:子女要多与老人进行情感交流
商报记者 黎雨寒 周舒曼
15日晚,一名八旬老太穿着雨靴、拄着雨伞,独自来到沙坪坝区歌乐山半山腰处的一家碎石工厂。工人发现了她,但除了姓名,她什么也回答不上来。无奈之下,工人只好报警求助。民警将老太带回派出所,根据她说出的姓名一查,发现近4年来,已经有1000多条关于她走丢的报警记录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八旬老太半山腰迷路
15日晚7点过,沙坪坝区歌乐山半山腰,一名老太站在井口镇大山社一碎石加工厂门口。她拿着一把没有撑开的伞,把伞当拐杖拄着,衣衫是湿的,裤腿沾着稀泥,像是摔过跤的样子。工人发现了她,但无论怎么问,老人只能说出自己的名字,无奈之下,工人只好报警求助。
沙坪坝区110快处队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可不管民警怎么询问,老太还是只能说出自己的名字陈某、儿子的名字杨某和老家垫江。民警只好将陈老太带回井口派出所,根据她说出的名字,民警查到了陈老太的个人信息以及她的儿子杨先生的电话号码。此外,民警还查到了与陈老太走失有关的报警记录,竟然有1000多条,时间跨度近4年,涉及主城区数十个派出所。
不认识路却爱往外跑
民警随即联系上陈老太的儿子杨先生,对方的反应很平静。杨先生说,自己家住沙坪坝区烈士墓金鑫花园,由于他也有60多岁了,没法到井口派出所接母亲,所以请民警将其送到烈士墓转盘处。
半小时后,杨先生来到约定地点,接回了母亲。原来,陈老太今年86岁,是垫江农村人。4年前,她的老伴去世,儿子杨先生就把她接到主城一起居住。“在农村老家时,她就喜欢出去到处走,但她晓得路回家。”杨先生说,到了主城,母亲不认识路,但还是喜欢往外跑,经常回不了家。“她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起床,天没亮就出门,家人都还没醒,我们也拿她没得办法。”
故事
“我在屋头耍起不舒服,就要出去走”
杨先生坦言,母亲患有轻微老年痴呆,耳朵也听不清,但身体很硬朗,就爱外出走走,然后就会迷路。杨先生表示,自己经常告诉母亲,让她不要乱走,大城市里容易迷路,还让她和小区里的老人一起玩,“但母亲总说‘认都不认识,跟哪个耍嘛’、‘我在屋头耍起不舒服,就要出去走’”。
“我们没办法陪她走,又不能把她关在家里,更何况她呆在家里就会大吵大闹。”杨先生说,大多数时候,都是民警把母亲送回家的。为此,他们一家也想了不少办法,曾在陈老太的胸前别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陈老太的姓名以及家人的联系方式等信息,但陈老太不愿意戴。“现在只能每天在她的衣兜里放10元钱,以免她在外挨饿。”
杨先生说,仅上个月,母亲就跑出去20多次,“如果不是民警一次又一次带母亲回家,后果不堪设想”。昨日记者发稿前,杨先生又表示,当天早上母亲又出门了,还没回家,“也不知道这次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回来”。
解读
“原乡情结”让老人爱上出走
老人为何频频出走?知名社会学家、重庆市协和心理顾问事务所所长谭刚强表示,这和老人的“原乡情结”有关。
“老人曾经生活在农村,习惯了山野乡土。”谭刚强说,老人长期的生活习惯是早起干农活,与鸡、鸭等家畜打交道,突然来到城市,自然会感到无法适应。谭刚强称,城市生活相对封闭、嘈杂,老人内心深处是孤单的,加上生活不习惯,就会进行自我“拯救”,“失去老伴,孤独感会被放大,出走的方式可以给她带来情感上的慰藉”。
谭刚强表示,若要改变老人爱出走的“坏习惯”,需要子女、亲人多与老人进行情感交流,给予老人精神宽慰。“可以多和老人聊天,陪同老人外出散步。”谭刚强说,除了给予老人好的物质生活,还要更加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谭刚强建议,子女、亲人可多陪老人参加各种活动,帮助他们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以逃离出走困境。
提醒
老人独自外出 带上专用手机
民警提醒,老人若要独自外出,其家人需注意以下几点:
1.紧急联系卡放身上。在老人衣兜里装上写有家庭住址、紧急联系人、联系电话的紧急联系卡,以便突发情况下使用。
2.带上老人专用手机。为老人配备易于使用的手机,并教会他们如何在突发情况下拨打求助电话。
3.安全设备随身携带。对于时常外出的老人,家人要记住提醒老人带上手杖、拐棍等助力设备。
4.急救药品必不可少。对于患有心脏病、脑血栓等易诱发突发情况的老人,记得携带相关急救药品。
5.活动范围要加以控制。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视天气情况外出,尽量有家人陪伴,并缩小活动范围。
相关
八旬老人梯坎上摔倒
协警为他撑伞当靠枕
商报记者 黎雨寒
14日,天下着雨。86岁的杨大爷在武隆县人民广场附近的梯坎上不慎摔倒,两名协警赶紧跑过去为老人撑伞并拨打120。为防老人昏睡,协警用手为老人当靠枕近20分钟,期间不断呼喊老人。这一幕被路人拍下发到了微博上,引发网友点赞。
协警用手为老人当靠枕 武隆警方供图
昨日,记者从武隆县公安局得知,微博上的两位协勤是武隆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的窦小波和余江。窦小波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当天下着雨,很冷,事发地点为武隆人民广场岔路口一阶梯。“老人趴在梯坎上,面部朝下,假牙摔掉了,额头磕破了。”窦小波说,老人的神智还算清醒,同事余江一手为老人撑伞,一手托着老人的头部让他靠在自己的左膝上,“我一直在旁边喊他,怕他昏睡过去了”。
20分钟后,老人被送往医院,经检查,除髋关节骨折外,老人的身体无其他大碍。
老人的女婿刘先生称,老人姓杨,已经86岁了,平常喜欢一个人出去散步,事发路段也是他经常去的地方。“感谢协勤和其他好心人的帮助。”刘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