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大学生近四成患上“拖延症” 五成不愿为作业费神
2015-12-14 13:33:00
 

  通讯员 陈颖莹 谭晓晴 梁焯贤 方庭忻 胡佩

  为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课后作业现状,日前,信息时报记者联合广州大学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发起“大学生课后作业情况”问卷调查。调查发现,五成大学生认为作业无需花费过多精力,而近四成学生习惯在最后一刻才匆匆动笔,甚至复制粘贴网上资料草草应付。相对比理论研究,学生们更喜爱有趣的实践性作业。

  五成学生不愿为作业费神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共回收444份有效问卷,分别对大学生的作业效率、态度、作业形式等方面分别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对待课后作业的态度上,选择“不过不失,既不怠慢也不投入过多精力”的比例高达50.68%。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老师宋建华直言,虽然同学们能及时、齐全地上交作业,但有部分学生未经自己思考理解,便上网找参考答案,这难以达到通过作业巩固知识的效果。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会长吴颖民认为,大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所反映出目前大学生普遍的“60分万岁”的思想,同时也是照映出基础教育不足的一面镜子。“中学时代,学生在高考的压力下学习而不是凭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到了大学之后,对将来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反正毕业不难,大部分学生的时间花在了学习以外的其他地方”吴颖民说。

  近四成大学生自认“拖延症晚期”

  “每次收作业总有人拖拉,还有同学不交作业”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4级某班学委向记者大诉苦水。这种拖延作业的情况并不少见,调查结果显示,有39.19%的同学认为自己存在“拖延症晚期,不到最后一刻不动工”的情况,只有27.03%的同学表示会每天安排一定时间完成作业。

  浙江大学法学院小洪表示,在快上交作业时,他一边感到紧张,害怕完成不了,一边后悔当初这么多时间,自己却不提早动工。然而,这种“罪恶感”在上交作业的一刻基本消失,由此陷入一种拖延做作业的“恶性循环”。

  为了改善做作业“拖延症”,小洪在本学期努力把作业分阶段每次做一点。“以写论文为例,一般会提前半个月开始构思,提前至少五天看案例分析,这样做轻松而且效果好。”小哄说,“我发现,身边成绩特别优异的同学普遍不会长期拖延做作业,因为他们有较强规划时间的观念和较好的自控能力。”

  心理专家吴海勇认为,所谓拖延症的形成与个人的成就动机有关。成就动机越强,越少出现“拖延”行为。“成就动机与自我内驱力和外界带来的外驱力有关。学生可以通过如制定学习计划等方式加强内驱力,而大学老师也需要加强对学生完成作业的回应,通过这样加强外驱力。”吴海勇说。

  六成学生爱实践性强的作业

  对于作业的形式,六成同学希望课后作业能“多点实践,使自身学以致用”。同时,认为“课后作业应多点趣味,不局限于书面形式”和“应减少一些走形式强制性的课后作业”的同学分别达到52.93%、52.7%。一些新颖以及带有独特的要求的作业,让学生们“又恨又爱”,有的同学甚至直呼“多布置这种作业”。

  尽管大学生更喜爱做实践性作业,但宋建华认为,理工科学生应该在打好理论的基础上再参与科研实践,不然则是本末倒置。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老师向祖强表示,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就学科的课题设置研究方案,如成立焦点团体,让从事其中的组员确定一个专题、做海报、招募组员、撰写总结报告等。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信息时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