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宇民做主旨演讲。李晨韵摄
中新网杭州12月13日电(李苑露 吴雨辰)“现在我们企业家可能面临一个很大的难点,就是传承困难。”13日,在2015年民企“双对接”活动日上,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名誉会长郑宇民发表了关于民企的演讲。他认为,如今企业传承困难,是因为在机制、技术、产品等方面缺少“儿子”,而“双对接”活动,就是创造一个繁衍机制,让企业多一些“儿子”,生生不息。
浙江的是全国民营企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凭着自己的闯劲,从小山村、穷山沟里走出了一个个民营企业家,拼出了“浙商”的金字招牌。
但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制造业陷入低迷,企业效益下降等问题愈发严重,浙江民企也逐渐感到举步维艰。
和民企接触多年的郑宇民对此深有感触,看着现在不少民企陷入困境,郑宇民提出,需要对处在困难中的民营企业从源头上给予理解。
“‘双对接’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是理解。”郑宇民这样理解今天“双对接”的活动。他认为,如果政府理解企业,企业理解政府,企业理解市场,市场理解技术,技术理解金融,对接就油然而生了。其中,并不能只在民营企业“风光”的时候理解,在民营企业处于比较困难的环境时,更加要加深对民企的理解。
在郑宇民看来,浙江的民营企业家“生”于改革开放之初,承担着整个改革开放之路探索、试错的历史使命。在民营企业试错的特殊背景中,有些企业已经陷入了困境,但人们不能一味地苛责这些企业,要从源头来理解他们。
“企业过上好日子的时候一同分享,困难的时候也要分担,只有去分担企业家的责任,才是真正的理解。”郑宇民说。
此外,郑宇民也提出,要从民营企业成长的规律理解他们。
“我们民营企业平均的寿命,过去普查过一次,是7.4年。所以现在上十年、上二十年的这些企业,都是年纪很大的企业了。”郑宇民认为,对于这些企业要有区别地对待,不能总是要求他们走得“快一点”,相反,要走“慢一点”,让其对接好长寿的基因,形成持续的发展。
而对于现在企业传承困难的问题,郑宇民将此形象地比喻为企业缺少“儿子”。
“企业传承困难,不是因为企业家儿子生得少,而是我们的企业机制少一个‘儿子’,是我们的产品少一个‘儿子’,是我们的市场少一个‘儿子’,是我们的技术少一个‘儿子’。”在他看来,今天举行的“双对接”活动,恰恰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一种状况,使企业多一些“儿子”,从而生生不息。
“对接就是要创造一个繁衍机制,制造这个生命体的繁衍机制,而不是创造一个生者,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尝终,是这么来的。”郑宇民说。
据悉,本次2015民企“双对接”活动日,由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旨在通过向广大民营企业传达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浙江省委十三届八次会议精神,总结浙江民企“双对接”工作成效和典型事例,推动民企与科技金融进行多向度对接,引领带动浙江民企探索当前新常态下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有效路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