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卓越大学联盟“校长论坛”探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2015-12-11 19:31:00
 

  中新网广州12月11日电 (许青青)包括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9所高校组成的卓越大学联盟“校长论坛”11日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9所高校校长围绕“E9的挑战与机遇: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思考和探索”这一主题分别做演讲。

  “什么是一流大学”,“一流大学的判断标准是什么”?中国工程院院士、本次论坛主席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从这两个关键问题谈起,她认为一流大学是有着一些共同特征:一流学生、学术精英、一流成果、国际声誉、一流服务,同时一流大学又必然是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的。特色发展对一流大学的建设至关重要。华南理工大学的办学历史就是一部特色发展的历史。王迎军认为,各联盟高校应进一步做好卓越联盟平台建设,资源共享,理念共享,智库共享,促进具有理工特色的一流大学建设;坚持特色发展,聚焦前沿,整体布局,追求卓越。

  “试图用一种标尺去衡量一切,去改造所有大学,以片面理解的一流性取代多样性,正像削足适履一样是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裴钢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以每一所大学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前提,努力维持教育的多样性,坚守自己的办学特色,避免“千校一面”,搞成一个模式。要发挥每所高校的学科优势,结合各自在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的责任,来建设特色鲜明、多元化的世界一流学科、一流大学。

  重庆大学副校长孟卫东在分析了卓越联盟高校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后提出几点建议,一要共同推动教育部开展分类评价,差异化设计双一流评价体系;二要共同选定合理国际标杆或参照系;三要加强工程学科的升级改造。

  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韩杰才表示,科学研究质量和学术水平、地位决定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特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应该且能够形成“正效循环效应”,对人才培养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卓越大学联盟(简称E9)作为九所以理工见长的高水平大学组成的共同体,自2010年成立以来,以“资源共享、追求卓越”的宗旨,提出将致力于创新合作的方式和机制,推动联盟高校互利共赢,为创新国内高校间合作模式提供优秀范例。

  卓越大学联盟按合作领域划分为本科生培养、研究生培养、招生就业、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国际合作、政策研究、师资队伍和文化建设等九大合作主题。同时,在多校区管理、图书资源共享、工会交流等方面开拓了新的合作领域。(完)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