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92岁抗战老兵汪鸿焜:曾阻击日军命中四辆坦克
2015-12-11 15:57:00
 

支持“暖冬行动”听听老兵的故事 5

  来自湖北、安徽、湖南等五省份的178名志愿者,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带着“暖冬大礼包”,对湖南、湖北、广西等地的约400名贫困老兵进行暖冬慰问。提供资助的“英雄之名·老兵未远”抗战老兵专项基金,是民建江苏省委主导的一项大型公益项目,江南时报全程报道支持“暖冬行动”。

  交汇点讯(通讯员 金思聪 曹宏根 记者 黄勇)1923年,汪鸿焜出生在安徽大西乡九里冲,他的家乡是个三面环山、风景秀丽、远离战乱的“世外桃源”,但国难当头,当地仍有不少的开明人士心系国家,汪鸿焜的父亲便是其中之一。父亲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讲爱国故事,在父亲的影响下,汪鸿焜很早就立下了从军报国的志愿。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年仅14岁的汪鸿焜听到消息后,立马在当地参了军。在部队干了三年之后,因为有文化,上级就把他送到了黄埔军校西安分校,主要学习炮兵技术。三年后,顺利从黄埔毕业。毕业下到连队,担任36师战炮团3营10连2排中尉排长。

  然而,刚下连,汪鸿焜就碰了钉子。1排长是个大老粗,没有文化,很看不惯刚从军校毕业的“学生官”,不是在训练上挑刺就是在旁人前说汪鸿焜的风凉话,汪鸿焜当时十分愤怒,但转念一想,又放弃与他争论,一心训练战士们操作反坦克炮。很快,在汪鸿焜的严格训练下,2排的战士都熟练掌握了反坦克炮的操作技巧。而此时1排长却放松了对战士们的训练,就这样,时间慢慢过去了,1排与2排的战斗水平渐渐拉开了。

  几个月后,师部受到了日军的威胁,需要转移,当时师部在河南新野西川村,汪鸿焜所在的连接到了断后的命令。西川的前面有座小山叫做九里冈,从九里冈向南有条自西向东的河,1排长负责在河岸打第一波阻击,汪鸿焜负责在九里冈进行第二波阻击。师部前脚离开西川,日军后脚就开始疯狂进攻了,日军黑压压的坦克群横冲直撞,大炮猛轰,不一会儿,1排长组织的防线就被日军撕得粉碎。1排长见日军攻势太猛,赶忙后撤,退到了九里冈。1排撤下之后,所有的阻击压力都落在了汪鸿焜身上。

  幸好,因为前期训练严格,2排战士们都能够熟练操作大炮。面对疯狂的日军,汪鸿焜从容指挥炮手们应对,接连发射了几十发炮弹,命中了日军打头阵的四辆坦克,日军一下子被打懵了,剩下的坦克急忙调头。

  趁着大好的形势,汪鸿焜下令继续追击日军,可是手下的班长却提醒他不能追,因为趁着战斗之际,身边的连长、连副和1排长都逃走了,而且现在无法和上级取得联系,不能擅作主张。没有办法,汪鸿焜只好带领2排回到师部。回到师部后,汪鸿焜因为表现出色,团长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你是好样的。不久,汪鸿焜升任连长。

  因屡次立功,1945年抗战胜利时,汪鸿焜已升为营长。

  志愿者感言>>>

  从汪鸿焜的抗战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热血男儿的担当。在抗战中,安徽是唯一一个没有沦陷的省份,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一个远离战乱的世外桃源,然而汪鸿焜并没有因此安居一隅,在父亲的熏陶下他毅然投身参军。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仁勇的一面,不与他人计较。但在面对凶神恶煞的日寇时,汪鸿焜却敢于亮剑,若不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战士是绝对做不到的。正是因为千万个像汪鸿焜这样的战士,中华民族才能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江南时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