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会场展览区。冯蕾摄
12月9日的整个通宵,巴黎布尔歇展览中心会议室灯火通明。各国谈判代表度过了第21届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大会开幕以来的第一个不眠之夜。各方齐聚主会场,就最新一版的谈判案文发表意见。
“现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区别’问题,二是‘资金’问题,三是‘力度’问题,主要是各国承诺的水平。”在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看来,各方面都在加强磋商,如果这三个问题都解决了,就可以说大会取得成功了。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不能只是口号
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比尤斯透露,此前的谈判案文中有近900个用于陈列不同意见的括号,这些括号目前已经减少了四分之三。
尽管从数量看,分歧在减少,但核心分歧仍然突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公约》强调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否充分体现。一位发展中国家谈判代表坦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不能只在前言亮个相,而应该体现在案文的每一个方面。
“这关系着能否体现公平。”在英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尼古拉斯·斯特恩看来,发达国家是靠高排放致富的,所以他们对过去的排放要负很大的责任,1992年发达国家排放占三分之二,而现在颠倒过来了,发展中国家排放量更大。非常重要的是,每个国家都有公平发展的机会,这是坎昆会议提出的。
在很多专家看来,所有国家都应当为此作出努力,这不是一个“零和游戏”,“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落实在协议的细节中。
“1000亿美元”要落实到行动
气候谈判的核心是涉及各国利益的资金问题。虽然在谈判桌上,一些国家喊出富有雄心的新目标,但如何补齐“欠账”显得更加务实与重要。
事实上,自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就资金是“提供”还是“动员”,资金是“公共的”还是“公共和私人的”,资金是官方开发援助的还是在此之外的“新的、额外的”等问题产生了较大分歧。
9日的磋商会上,代表发展中国家的“G77+中国”集团就明确指出,现有的谈判案文里并没有就发达国家兑现气候资金承诺做出足够安排。此前,在8日的基础四国部长发布会上,四国部长也敦促发达国家履行承诺,以1000亿美元为出发点,逐步大幅扩大到2020年时的资金支持。
控制“升温”须更大力度保障
不久前,“地表温度上升要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还是各国广泛认同的谈判前提,但这两天,一些国家开始推介“温控1.5摄氏度”目标。但在目标之余,关键的资金问题却没有显示出同等的“雄心”。
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在此次巴黎会议期间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气候融资缺口巨大。2014年全球气候资金总量大约为3910亿美元,但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0年气候融资需要再增加5万亿美元投入。2011—2050年间,仅在能源领域,平均每年就需要1.1万亿美元低碳投资来弥补缺口,才能接近全球平均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的目标。
而据世界银行的全球评估结果显示,到2050年,依据控制升温2摄氏度目标,每年全球适应气候变化采取措施的花费将达到700亿美元到1000亿美元。目前国际公共气候资金中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除了资金难题,各国经济转型及减排行动也是重要保障。目前已有180多个国家提交了自主贡献目标,少数国家还将调高自主贡献,以体现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聚同化异、相向而行,才能最终达成目标。解振华表示,中国代表团已经开始分析成果文件草案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中国将与“基础四国”“77国集团”及部分发达国家就分歧进一步沟通,为推动会议取得成功作出贡献。“中国代表团将为最终达成一个全面、均衡、有力度、有法律约束力、适用于各方的巴黎协议而努力。”解振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