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稿 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9日形成了一份新版协议草案,使各方反映的问题得以更加集中。大会计划于11日达成一份最终协议,规划出2020年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路线图。
虽然还有两天闭幕,气候大会主席已提速谈判进程,不少会议通宵进行。东道主法国希望推动习惯性“拖堂”的气候大会准时收工,从而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上留下自己独特的印记。
各方分歧选项减少
9日,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主席洛朗·法比尤斯向195个缔约方国家公布了一份新版协议草案。新协议文本已经缩小到29页,以德班平台工作组提交的气候协议草案为基础,且案文更加“简洁”、“干净”,反映的问题也更加集中。
法比尤斯透露,此前的谈判案文中有近900个用于陈列不同意见的括号,这些括号目前已经减少了四分之三。他表示,新版协议草案在有关能力、减缓、适应方面比较平衡地反映了各方共识,但要达成最终协议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当天深夜,巴黎布尔歇展览中心的会议室里依然灯火通明。与会各方齐聚主会场,就最新一版的谈判案文发表意见。谈判人员通宵鏖战,逐条研读案文,评估其与自身立场的差距;和立场相近、利益诉求相似的国家协调观点,从而以集团的名义抱团发声,最大限度争取利益。
法比尤斯表示,一定要在第二天拿出来一个和周五的最终协议“很像很像”的文本,“今晚我们会有人轮值,随时听取你们的意见”。
三大核心问题仍存
虽然大多数分歧得到处理,但谈判成功的核心沟壑还没有被填平。“区别”、“资金”和“力度”这三大问题上的争论持续升温。
“力度”的争论在于究竟把全球温度上升的限制目标设定为“2℃”还是“1.5℃”。不久前,“2度以内”还是各国广泛认同的谈判前提。但这两天,欧盟和小岛屿国家开始频繁推介“温控1.5℃”的目标。一个涵盖100多个国家,由包括欧盟、美国、非洲和小岛屿国家组成的“雄心壮志联盟”突然在大会出现,希望从巴黎带走一份强有力的法律协议,为谈判带来变数。
发达国家如何兑现旧的“欠账”的问题目前依然没有解决的迹象。代表发展中国家的“G77+中国”集团今天就明确指出,现有文本里并没有就发达国家兑现气候资金承诺做出足够安排。
发展中国家的另一个不满则在于“区别”,一位谈判代表表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应该体现在案文的每一个方面,而不是仅在前言中亮个相就足够的。
围绕着上述三个核心问题,一系列的交锋、协调、妥协料将在会场内持续上演。对于谈判能否如期闭幕,很多谈判代表心中都没有底。
不过东道主法国还在全力为大会能够如期闭幕而努力。他们计划把案文分成有争议部分和无争议部分,并从现在开始就对无争议的部分做法律处理“走程序”,以免在最后关头耽误时间。
(蔡菲菲 范婷玉 周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