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中国绿色纪录片现身巴黎气候大会 "向世界展示绿色中国"
2015-12-06 10:19:31
 

国家新闻出版与广电总局原电影局局长刘建中在会上发言

  原标题:中国绿色纪录片现身巴黎气候大会 “向世界展示绿色中国”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蔡菲菲):北京近期的雾霾天气使人们意识到蓝天的宝贵与环境保护的迫在眉睫,而正在巴黎召开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也因此引发各界关注。本届大会上,共有六部来自中国的影视作品通过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民间表达”被选送至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进行展映。

  这六部影视作品分别为来自中国的《长江,长江》、《提倡低碳生活,共享碧水蓝天》、《牧人巴让》、《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提倡低碳生活》、《绿·道》,这些环保纪录片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的舞台上纷纷亮相,展示中国对营造“绿色家园”的努力。

  12月2日、3日,国家新闻出版与广电总局电影局原局长刘建中、 《绿·道》出品方、深圳市航都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素平和总经理刘晓婷作为气候影视大会的代表来到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在“中国角”主题边会发表主旨演讲并接受媒体访问。

  国家新闻出版与广电总局电影局原局长刘建中在会上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必须解决气候传播的问题,让公众接受气候变化的事实,从大众的日常习惯着手,培养节能减排的思维。他指出,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气候传播实践,这让国内外的优秀绿色影视有机会跟中国的评审和观众亲密接触,让大家感受到了创意对于表达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也启发了更多的影视工作者参与到气候传播当中来。

  对于《绿?道》等作品被选送气候大会的缘起,航都文化总经理刘晓婷在12月2日的“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主题边会的演讲中说:“今年9月在深圳举办的国际气候影视大会,是国内首个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公益影视活动。大会的征片工作对中国绿色影视发展状况进行了首次摸底,为该领域科教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行业数据。在不限题材、不限形式、不限年份的基础上,共收到来自全球93个国家和地区的1245部作品,包括了纪录片、粘土动画、舞台剧、概念短片、手机短片等等。最终,17部影视作品分获大奖,金、银、铜奖和优秀短片奖。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气象局、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传媒大学、深圳大学、深圳市文联等近百名专家参与了该次大会,共同讨论了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的方式。大会还在深圳市内的7个场地举行了近80场展映,达到了超过100万人次的观影流量。”

  大会的举办获得了国家发改委和中国气象局的支持,国家发改委批复大会组委会同意将国内优秀作品选送到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的民间成果展示。

  12月3日,纪录片在中国角展映。《绿·道》 出品人、航都文化董事长陈素平做了主题发言并接受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专访。他表示,在今年航都文化发起的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影片征集的过程中,中国在反映应对气候变化类题材的作品不多,而深圳几乎就是一个空白。于是,就有了他和《绿·道》的故事。陈素平说,深圳从一个荒野的地方建成一个大都市,得益于国家的开放政策赋予的特殊环境。他本人对深圳也有着深厚情结,制作《绿·道》这部影片的最大初衷,就在于希望能够通过绿色影视传播,反映人们的低碳生活、提升人们的环境忧患意识,从而引导人们的低碳生活。

  《绿·道》 由深圳市科协与深圳航都文化联合出品,片名寓意深圳走的是一条绿色发展道路。据该片导演付勇介绍,纪录片拍摄了不同的人物故事,他们有排放权交易所的交易员,有低碳城的运营工作人员,有普通环卫工人,还有种珊瑚的志愿者。他们都是这个城市的普通人,来自不同行业,但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将这样一个有人情味的,宜居的,智慧的深圳绿色城市形象给体现出来了。

  12月3日,在中国角“企业日”边会上这部播放了绿色主题纪录片《绿·道—深圳故事》。这部由中国民间力量拍摄的纪录片在播出后引起了中外各方的热烈反响。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对通过影视加大气候变化宣传的方式非常赞赏,很多国际观察员特地来到中国角,将这部影片全部看完。一位国际观察员伊汉就表示,通常人们在会场只能看到中国官方以及专家学者们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但通过这样的影片,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民众的低碳生活故事。


编辑:小微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热图推荐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