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挖潜
——空军驻上海某军事代表室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纪事
由该军代室监制的某型地空导弹发射瞬间。 熊华明摄
冬日的大漠戈壁寒意十足,但一场攻防对抗演练却让参演人员热血沸腾。“红蓝”双方携带国产新型地空导弹、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进入实弹打靶阶段,各型弹药均成功发射,展现了良好稳定的性能。
监造这些弹药的幕后英雄,就是远在千里之外的空军驻上海某研究所的军代室。作为质量卫士、装备尖兵,他们在高标准开展质量监督工作的同时,努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促进民企与军企间优势产品的对接及民企核心技术的转化,确保武器装备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不为门槛所绊
传感器上的陀螺,是测试导弹飞行数据的重要设备,其支撑杆只有普通医用针头那么细,要在支撑杆顶端磨出一个肉眼都不易辨别的标准球体,工艺要求极为苛刻。这类产品属于高精密仪器,一直被欧美国家视为敏感器件,被列入禁运清单。
国内研究所机构生产加工的成品率低,精度上不去,性能也不稳定,那民间会不会有高手?该军代室将目光投向民营企业。经过调研甄别,他们发现浙江一家专门为手表厂提供零部件的私企具备这种加工能力。不久,第一个试制品完成,经老师傅手工仔细打磨的产品装机测试后,其精度远远超过研究所的机加工设备。
民间蕴藏着能工巧匠啊!这件事引起大家热议,也给军企带来不小的震动。
思想观念的快速转变,带来行动上的高度自觉。该军代室根据承担的近20个型号任务,整理了几十个军工企业在研制和生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走访调研华东地区上百家民营企业,最终筛选出20多家具备军品生产配套能力的民营企业,签订了供货协议。
敢于打破藩篱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某老牌军工企业生产的微波信号源存在质量隐患。军代室在集中排查过程中发现,该企业在生产和管理上出现的问题还有不少,军代室决定取消其生产资格。
几十年的合作关系戛然终止,上亿元的产品订单告吹,随之而来的是可想而知的各种干扰和阻力。但军代室铁板一块,毫不动摇。经过一番实地考察,他们与南京一家实力超群的民营企业签订了供货合同。
长久的计划经济体制思维模式,让部分军工企业自认是“老大”,危机意识逐渐淡化,市场竞争力下降。该军代室勇于打破传统体制机制藩篱,利用民企“倒逼”军工企业,果断剔除了个别养尊处优、不思进取的老字号军工企业。
某研究所被一私企拿走某项大额订单后,痛定思痛,主动揭短亮丑,自查自纠30多个问题,通过把脉会诊、集智攻关,产品技术和质量全面提升,通过与民企公平竞争,在市场重新找回自信。
为民企牵线搭桥
某民营企业首次为某型装备生产的电磁阀零件,技术水平超过了同类所有军工企业。
然而,在第二次整机震动试验中,该军代室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迅疾做出“归零”处理。经过层层筛选,倒查出某个隐藏很深的工艺缺陷。他们抓住这一案例,要求企业停产整顿。在开展全员质量法规教育的同时,还专门抽调具有全军装备审核资格的技术专家,从产品研发、管理流程、生产工艺、检验验收等方面,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完善了几十万字的法规性文件。经过体系推广和消化,员工的质量意识普遍增强,产品质量不仅满足了军方需求,还赢得了更大的市场。
该军代室还联合上海地区驻派机构,建立了“上海军民融合数据库项目”。他们通过邀请专家帮、定期蹲点促、手把手地教等多种方法,帮助民营企业有效破解了10多项军品研制和生产瓶颈问题,并定期组织项目推荐会,主动牵线搭桥,一批民营企业不仅找到了产业发展方向,还拿到军品生产资质。
■洁清 赵峰 本报记者 熊华明